首先要说明:
以下介绍的所有练习方法,必须在专业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之下才可以开始练习。同时由于不同医院的手术方式和临床处理不同,练习方法和时机可能会有相应的不同,所以可以作为术后康复的参考。
一、炎性反应期:(手术后0-1周)
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手术之后怎么来摆放自己的腿。
正确的方式是:手术的腿要放于枕头上垫高,好能在卧床的时候高于心脏的位置促进循环。脚尖要竖直向正上方,不要歪向一边。最重要的是膝关节下方应该空出来,千万不能用枕头垫着膝关节底下,不能让腿成为稍微弯曲的位置!
这个体位让膝关节一直处于10-30°的微屈状态,膝关节的关节间隙会比较大,关节最为放松,所以疼痛也轻,患者自己会觉得这是最舒服的姿势。但是这会造成膝关节的后侧关节囊总是在放松的状态,同时髌下脂肪垫在手术刺激之后会有些增生,就可能长到扩大的前侧关节间隙里面。关节的后面组织挛缩被拉紧,前面又有东西占位卡住,膝关节的伸直角度就会受限!(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写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面了)
所以只要不是疼痛得不能忍受,还是要让腿尽量保持伸直的体位才更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同时要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
即使手术后的疼痛很轻,状态很好,也不要过多的行走!更不要觉得是腿的问题,就用行走当作为练习的方法!
觉得不能走路就要练习走路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走路是下肢非常复杂的功能,要有足够的肌力、活动度,本体感觉要没问题,关节要足够稳定,疼痛和肿胀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内,等等等等,绝不是试着去走就能练出来的。
同时手术后的初期和早期过多行走,势必会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积液,不但影响功能的恢复,持续的肿胀和炎症还会危及组织的愈合!
而且在这个阶段由于疼痛和无力,还有恐惧感和自我保护的心理,走路的姿势并不正确,都是“一瘸一拐”走路的。这样的姿势练习得越多,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就越巩固,记得越牢,很多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之后走路还是“瘸”,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早期除了日常生活必须的活动(去厕所、洗脸刷牙之类),就不要下地练习走路了。
当然,这些话的意思绝不是说走路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所以能不走路就不走路,能不下地就不下地,尽量少活动就是对的。如果不是组织条件不允许,或者是手术中的一些处理不允许(比如半月板的缝合、软骨的某些处理),该下地负重和走路的时候是一定要走的,只是要控制好下地的时间和走路的量。
不敢下地负重就会造成软骨的退变,关节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的下降和骨质的脱钙,同样影响功能的恢复和组织的愈合!
记得几年前有一首电视剧的主题歌曾经传唱很广,叫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就是“该负重时就负重,该走路时就走路” !走路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象前面说到的,只进行日常生活必须的行走,不要用行走来练习就好了!
需要做的康复功能练习:
手术当天:
在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开始活动脚趾和踝关节,来促进循环和知觉的恢复。如果疼痛不是难以忍受,就可以开始做前面《踝泵-简单但重要的下肢功能练习》中详细介绍过的踝泵练习。
手术后1天:
手术后的24小时,如果生命体征稳定,疼痛不是难以忍受,就可以在保护之下扶双拐,手术这条腿的脚不着地的行走。但是象前面说过的,只鼓励去厕所之类必须的日常生活活动,绝对专门去不能练习走路!
(1)“踝泵”练习:
就是主动的屈伸踝关节,要求动作缓慢、用力、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活动、反复连续进行练习。
最好是不睡觉的时候就尽可能多做,至少也需要5分钟/小时。才能达到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意义。具体机制和内容详细写在《踝泵-简单但重要的下肢功能练习》里面了。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应该算肌群),绷劲和放松交替活动的练习。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多做,要每天大于500-1000次才有效果。这个练习可以尽量避免下肢肌肉的萎缩,同时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00-1000次看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量远远不够了!下肢的功能是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等等,也就是说是克服体重在工作,那么轻轻的绷劲和放松的运动强度能有多大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意思了。练习作用微乎其微,只能是减缓萎缩,对于股四头肌这样大的肌肉,远不够维持和提高肌力的!
具体的机制和练习方法详细写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了。
(3)N绳肌等长练习:
N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前面一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康复(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简单介绍》里面已经提到过这个肌群的位置和作用了。
练习方法就是用脚后跟和小腿同时向下用力压床面,或者是腿下面垫的枕头。这时候如果用手摸着大腿的后面,就能感觉到N绳肌的收缩变硬。要点是下压的时候要保持腿伸直,否则膝关节弯曲可能会引起疼痛或者造成损伤。
同样是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也要大于每天500-1000次。原因和机制前面说过,就不再重复了。
(4)直抬腿练习:
在这里,要分不同情况练习了,就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练习的时机和量会有所不同。
采用N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或者是使用异体肌腱,再或者是人工韧带的患者,由于膝关节前侧的损伤较小,疼痛也就比较小,所以可以开始尝试着做直抬腿练习。
但这个时期不要求时间和次数,主要是要维持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防止失用。所以只要每隔一两个小时能抬起一下就可以了,太多的练习会增加疼痛!
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5)如果是采用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髌腱切口处会非常疼痛,就可以推迟到术后2-3日再尝试“直抬腿”练习,不必勉强练习增加疼痛和炎症。
手术后2天:
(1)继续加强上面的各项练习。
(2)下地行走之后,可能会有患腿充血的胀痛的感觉,要加强“踝泵练习”,来促进肢体远端的血液回流。
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怕充血的感觉几天都不下地,在床上卧床休息的时间越久,再下地的时候,充血胀痛的感觉就会越明显越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问题会更多。所以如果医生认为组织的情况允许,就要适当尝试下地和负重,延误只会增加并发症,没有任何好处。
(3)加强直抬腿练习:
目的是强化股四头肌的肌力,为膝关节的稳定和下地行走负重等等打下基础。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4)开始侧抬腿练习(包括内侧和外侧直抬腿):
目的是强化大腿内外侧的肌肉,
采用N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腱的切口偏内侧,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1-2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4)后抬腿练习:
采用N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的就是大腿后群N绳肌的肌腱,所以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3-5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以上的所有直抬腿练习,在力量增强之后,都可以在踝关节处绑个沙袋作为负荷,来强化练习更好的加强肌肉力量。练习的量还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注意要增加的是负荷的重量,不是增加次数和时间,具体方法参看《肌力练习的一些原则》。
手术后3天:
根据手术和组织的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能够开始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1)同样是继续加强以上的各项练习。
(2)患腿的负重和及平衡练习(注意是否有半月板的缝合和关节软骨的处理):
在可以下地患腿可以沾地负重的基础上,站在墙壁或椅子等等随时可以扶稳保护的位置。
双腿的肌肉都要绷劲,好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之后逐渐移动身体的重心,增加患腿的负重和用力的程度。这样在1-2周的时间里,逐渐达到患侧单腿可以完全负重站立的程度。
一般的练习量是5分/次,2次/组,2-3组/日。什么时候练习到可以患腿单腿站稳1分钟了,就可以脱拐走路了。当然还是要小心保护好!
(3)根据情况开始被动的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微痛的范围之内,肌肉完全放松,采用“床边垂腿”的方法。练习的时候把夹板或者支具去掉,练习之后一定要再戴好夹板!
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要反复进行,1次/日练习,避免炎症和疼痛的增加。更要避免暴力推拿和盲目追求角度加快练习!
具体的方法写在《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康复功能练习》里面。
(4)上面的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后,要即刻冰敷20分左右,避免肿胀和出血。如果平时关节内有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当然,还有棉花腿加压包扎的时候,就不必冰敷了。
(5)膝关节伸展练习:
手术之前膝关节伸直就不能达到正常的患者,必须练习伸直,否则以后的伸直受限就很难解决了!
如果手术前角度正常,注意文章开始时正确体位的摆放就可以了,等到屈曲角度加大之后再开始伸展练习。
同样是练习的时候摘掉夹板或者支具,练习完再戴好夹板!要注意的是应该和被动屈曲练习间隔尽可能长的时间(比如上午练习弯曲,下午练习伸直)。才能避免反复的屈伸刺激造成膝关节的炎症和肿痛增加。
方法会在以后的《膝关节伸直角度的康复功能练习》中具体介绍。一般的练习量是20-30分/次,1-2次/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