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腰椎滑脱症:
因退变、外伤或先天因素等使腰椎椎体与椎弓根或小关节突骨质连续性中断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椎体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合并腰椎滑脱。而退变因素致腰椎滑脱者占60%以上。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2、病因:
主要是由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发的。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主要有5种情况。
(1)先天发育不良;
(2)关节突的峡部异常引发滑脱;
(3)退行性变;
(4)创伤性;
(5)病理性骨折。
3、临床表现:
大多数腰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通行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散。腰椎稳定性较差时疼痛有如下特点:休息时意识到疼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动后可稍缓解,长时间站立,蹲起活动后疼痛加重,再休息后又缓解。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僵硬,皮肤刺痛、麻木等。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伴椎间盘突出时,神经牵引征阳性。峡部崩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可有腰背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合并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根性痛。
治疗: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史短、症状轻、无明显滑脱的患者,单纯峡部裂患者及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休息理疗、腰背肌锻炼、腰围或支具、对症处理等。经规范化保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能够缓解。
常规手术治疗:
1、神经减压术:减压是解除症状的主要手段。对于重度滑脱多数作者主张神经减压,以缓解症状。
2、脊柱融合术:虽然现代手术技术可以提供术后的早期稳定,但长期的稳定性还有赖于坚强的生物性融合。脊柱融合的方法很多,按照植骨的部位可分为: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椎体环周360°融合等;按是否使用器械可分为非器械固定融合和器械固定融合;按手术入路椎间融合又可分为前路椎间融合(ALI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
3、腰椎滑脱复位术:对腰椎滑脱手术过程中滑脱椎体是否需复位、是否需解剖复位存在较多争议。有作者认为对<33%的滑脱不需复位,>33%的滑脱应尽量争取复位。但多不主张扩大手术强行完全解剖复位,因为长期形成的腰椎滑脱,其周围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具有对抗牵拉、维持滑脱的固有应力,如强行复位不仅难以完全复位,而且会破坏已适应的解剖关系,易导致术后神经根紧张、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
4、脊柱内固定术:
①坚强融合内固定:所谓的坚强融合内固定,是利用具有高弹性模量的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内固定系统配合各种融合方法进行的脊椎内固定,内植物与椎体间是刚性连接。通常使用坚强内固定装置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骨融合率较高,减少了假关节形成。
②动态融合内固定:动态融合内固定也可称之为半坚强内固定。这种内固定系统分两种,一种是用较低弹性模量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另一种仍是由高弹性模量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但器械内部可产生局部的微动。其主要目的是用弹性材质或微动装置分散坚强内固定负荷传导,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及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动态融合固定系统主要有:LK韧带成形;动力螺钉固定装置;Twinflex动态固定系统;CrockYamagishi固定系统。
③动态非融合内固定:非融合的腰椎动态固定也称为弹性固定,是指在不融合的前提下改变腰椎的负荷传导和活动范围的一种固定方式。其设计的目的是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阻止产生疼痛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平面的脊柱运动,保持运动功能,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其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主要用于腰椎滑脱的动力内固定系统有Grafligament系统、Dynesys系统、ISOBAR和ISOLOCK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大量的临床报道,近期效果满意。
微创手术治疗:
随着脊柱外科新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得到长足进步。其代表性的手术有:经皮腰椎体间融合术;腹腔镜下腰椎滑脱前路手术;内窥镜下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以上手术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均有开展,其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