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触到的、的确需要治疗的患者中,问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有没有转阴的特效药?”一个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医师的答案往往令他失望。医师说的是大实话,但很多人就是听不进去。正规医院外就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医院,投其所好的“转阴”药物比比皆是。
于是,他们离开正规医院,出门买份报纸或接过医院门口免费赠送的小报,那上面白纸黑字,声称“有乙肝转阴特效药”的各种诊所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乙肝转阴神话的蒙蔽下,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乙肝患者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或砸锅卖铁、东拼西凑来的钱送到黑心诊所黑心医师的腰包里。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慢性乙肝患者因为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病痛,而且还因乙肝有一定的传染性会受到种种歧视,所以要面对很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为了快点甩掉乙肝的帽子,治疗的愿望都非常迫切。但由于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总体水平不高,离患者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就为制造“乙肝转阴”陷阱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仅HBsAg阳性者就约占总人口的10%,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拥有这么一个庞大的所谓有阳性指标的群体,一些游医和不法厂商立即看到了“无限商机”。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夸大其词的治疗乙肝的广告,落脚点都放在“转阴“两字上,误导人们片面地把眼光盯在乙肝病毒指标转阴上。这些具有欺骗性的广告语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迷惑。于是,很多人在’‘阳转阴”的征程上孜孜以求,花了钱财却未收到效果。
得了乙肝是不幸的。从入托到升学,从升学到就业,再到婚恋生育、出国深造,乙肝患者面临的压力可以说是终身的。因此,我们对“转阴“有着强烈渴望的患者可以理解。但患者更需要的是理智,了解一个真实的乙肝治疗现状,则有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及乙肝的治康复。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人数众多,堪称世界之最。尽管上个世纪末在全国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之后,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明显下降,但是我国患慢性乙肝患者的基数还是很大,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目前年龄在40岁左右的人群,正壮年时期,是家庭的支柱、单位的骨干、社会的中坚力量,而这类人群的患病比例最高,也最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能够在各自的劳动中为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病魔缠身,难免力不从心,于是四处寻医,希望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遗憾的是,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对慢性乙肝本质的认识,同时医疗市场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的各种医疗行为,甚至有误导患者的现象,结果在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之后,并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转阴”受到如此追捧,一方面是有认识上的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医师的相关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所造成的,但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某些别有用心者的不实宣传,他们就是希望通过误导患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曾读到一份药物宣传册,前言部分洋洋洒洒,大批特批当前抗病毒治疗上的伪科学问题,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产品了,其中有一组数据引起我注意:该能使HBsAg的转阴率达到60%。看到这里,我毫不客气地扔掉了那份宣传册,告诉他们可以凭这“如此辉煌的成就”去申报“诺贝尔奖”了。
在目前,能使HBsAg转阴率超过6%的药物也不存在,60%这个数字简直是天方夜谭,纯粹伪造。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提醒广大读者,不要轻信街头巷尾、马路边上的非法广告的内容,不要轻信所谓转阴特效药物的宣传.而且对非医学学术性报刊杂志上所推广的药物也要善于鉴别。
乙肝转阴怎么看
在理解“转阴“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有关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的知识。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之后,血清中会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呈阳性。如果患者是成人而且是急性感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人血液中的HBsAg、HBeAg会消失,也就是转阴。但是如果是慢性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这些指标会在血液中持续存在,也就是持续阳性。如果HBsAg, HBeAg和HBcAb均阳性俗称“大三阳’‘,这样的人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乙肝病毒DNA,英文简写为HBV DNA阳性。如果HBsAg, HBeAb和HBcAb均阳性则俗称“小三阳”,其中有的人HBV DNA阴性,病情较为稳定;有的人HBV DNA阳性,则病情有可能继续进展。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对于慢性乙肝的最理想治疗目标当然是上述血液中的病毒指标全部转阴,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和国内医学界尚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目前亚太地区、欧洲及美国肝病学会有关慢性乙肝的诊疗指南中都把治疗目标定为: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从而延缓和阻断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乙肝的病毒标志一共可以分成三类:乙肝病毒的抗原、乙肝病毒的抗体和乙肝病毒的核酸。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乙肝病毒的核酸都是乙肝病毒的成分,如果查到了这些标记物阳性,说明体内有病毒。但是,乙肝病毒的抗体,其意义有很大的差别,乙肝病毒感染并恢复以后,相当一部分人会产生抗体,持续几十年。所以,如果只是抗体阳性,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都是阴性,只能说明是既往感染,目前体内没有病毒。
慢性乙肝是一个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既然有病毒,那么通过抗病毒治疗达到消除体内存在的病毒是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说,抗病毒治疗属于“治本“。但是,一方面目前所有抗病毒药物都不可能达到100%的疗效,长期疗效最高也不过40%左右;另一方面,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承受抗病毒药物的高额费用。而患者有症状时就需要治疗,这时医生会开出各种各样的“保肝“药物,以缓解诸如乏力、胃口不好、低热、失眠、甚至黄疽等症状,这些都属于对症治疗,是“治标”,对“转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转阴需要分层次
在乙肝病毒的一系列指标中,HBV DNA转阴,相对来讲最容易。先简要说明一下基因的概念。任何一个生物体都离不开基因,生物的种类,各种形态,功能,包括思维等都与基因密切相关。一个生物有一个基因组,一个基因组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又有各自的功能。基因不是器官,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却能够把生物的基因,或者基因的一个片断提取出来,并且可以扩增很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得见了。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 DNA)呈环状,并不长。这个不长的基因组是由4个基因组成的,这4个基因又分别“生产”(医学上叫“表达”)不同的“产品”,都是病毒生存所需的。由于病毒太小,我们无法常规地从血液或其他体液里分离和培养病毒,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病毒的HBV DNA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并且还能对它进行定量。说到这里,读者就可以明白,HBV DNA在,病毒就在,HBV DNA消失,病毒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消失了,也就是“转阴”了。一般地说,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后,HBV DNA含量下降和转阴速度最快,有些人一经治疗,一周内HBV DNA含量就明显下降,数周至数月就可以转阴,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但是,还有三种情况要提醒读者:第一,“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也不可能使所有患者的HBV DNA转阴;第二,血液里HBV DNA转阴并不等于体内病毒完全消失,有可能在肝脏或其他组织里“窝藏”着病毒,这也是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一定时间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尽管HBV DNA已经转阴,但还必须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否则就会“死灰复燃”,成为疾病复发的根源;第三,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会使少数患者体内的病毒出现变异,这时,尽管药物还在使用中,但是基因检测却发现原来已经下降了的HBV DNA含量又升高了,转阴的又变成阳性了,这时就需要考虑换药治疗。
HBV DNA检查结果阴性有两种解释:一是彻底没了;二是还有一点儿,只是目前的检测方法不够敏感,检测不到而已。后者是真实情况,也就是说,HBV DNA转阴并不代表乙肝病毒被干净、彻底地清除了,但病毒量的确是大大下降了。这就是HBV DNA转阴后还会复发的原因。至于人们最期待的HBsAg转阴为什么这么困难,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特效药。归根到底是医学科学对乙肝的发病机制还不甚了解,这就制约了有效药物的研发。
目前临床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考核指标,与患者的所谓的“转阴“的指标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之所以造成目前医师采用的考核体系和患者的期望值之间存在这样的大的差异,也说明了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存在的困难和无奈。其实,这是大部分疾病治疗的普遍的状态,并不只有乙肝难治。
试想一下,高血压、糖尿病能彻底治愈吗?是否找一位名医、找一种名药,就可以药到病除?显然不是。这里有一个心态问题。由于乙肝具有传染性,社会上又存在着对乙肝患者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种种偏见,促使他们对治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乙肝患者要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那样,强调长期治疗,通过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负面影响,而不必苦苦地追求转阴,因为目前这尚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HBsAg转阴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即使给予目前最有效的治疗,HBsAg的转阴率也只有不到10%。因为抗病毒药物特别是核苷类似物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但并不能直接抑制病毒蛋白(包括HBsAg和HBeAg )的产生,所以其转阴很难。此外,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HBV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很难消除,而这种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模板;只要有少量的病毒模板存在,它就像祸根一样,促使病毒源源不断地产生、绵绵延延地存在下去。
鉴于病毒很难真正从肝脏或人体清除,有人便把HBsAg转阴比喻为远大理想,目标非常美好,但短期内无法实现。应当说明的是,有的人HBsAg和HBeAb阳性,但HBV DNA阴性,转氨酶也正常.长期随访多年均稳定,未经任何治疗最后HBsAg转阴,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这样的幸运者实在是个别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显然,我们必须退而求其次,希望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把HBV,DNA转阴(每毫升血液中低于1000拷贝),HBeAg转阴、HBeAb转阳。如果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较高,经过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有30%-40%的患者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可比喻为达到“小康水平”。因为一旦达到这一目标,病情一般能长期保持稳定。
然而,许多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血液中的HBV DNA可以转阴(低于每毫升1000拷贝),但HBsAg , HBeAg仍然阳性,而且一旦停止治疗,HBV DNA又重新变为阳性。我们设想,将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应用方便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逐渐增多,如果患者能长期抗病毒治疗(数种药物交替应用数年或更长时间),在不停药的情况下保持HBVDNA阴性,也有可能使病情稳定,可谓之达到“温饱水平”。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乙肝患者不能简单追求所谓“转阴“,而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达到具体某一指标的转阴。一般来说,HBV DNA转阴最容易做到,可作为最基本的目标;HBeAg转阴在部分患者身上能够实现,应力争达到:HBsAg最难达到,目前来说不要过分强求。
乙肝治疗的理想境界
最理想的抗病毒治疗结果有五种衡量的标准:第一,症状完全消失;第二,转氨酶正常,其他肝脏生化指标也恢复正常;第三,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第四,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并出现抗HBe:第五,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炎症减轻或消失,包括肝脏中病毒消失(转阴)。
事实上,目前在临床上很难使患者用药后完全获得上述五个理想结果。
目前在临床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判定主要是综合的指标:
病毒学指标方面,由于HBsAg阴转的比率太低,因此一般不将HBsAg阴转作为目前考核抗病毒疗效的一个指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HBeAg阴转、抗HBe阳转的所谓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考核的指标之一。目前由于核苷类似物的广泛应用,HBV DNA的阴转是一项常用的指标。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是反映肝脏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ALT的正常化也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指标之一。除了上述的病毒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之外,如果进行肝组织的活检检查,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分期、分级半定量评分系统也是常用的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