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腰腿痛病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
腰椎由5块椎骨组成,两块相邻椎骨间有一个盘状的弹性垫,周围由纤维环及韧带固定,这个盘状垫就是我们所说的椎间盘,它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发病机制。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明显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退。此时如遇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伤,则成为纤维环破裂的诱因。
也有不少病例并无外伤史,而是在着凉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加,促进已退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尤其随着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及不正确的坐姿习惯,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0岁以下人群亦有发生,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与成人不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完全退变,因此,外伤就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腰椎在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患者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此外,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能与如腰椎侧弯、腰骶部移行等先天发育的异常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后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若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系列腰腿痛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说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痛伴腿痛、腿部麻木,其特点是腹压升高时,如咳嗽、喷嚏、排便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脊柱旁有压痛,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根据上述表现可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性大,应进一步请医生检查。一般需要行腰椎CT检查,如果CT检查结果与症状体征不相符,不能解释症状体征,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腰椎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发现率不可能达到100%,尤其对于一些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脱出髓核组织可能远离椎间隙水平,那么常规腰椎CT可能对这些类型的椎间盘突出造成漏诊,而MRI检查对于这些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的阳性发现率较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此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各有其指征,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或治愈。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
(1)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
(2)病程虽长,但症状体征较轻的患者;
(3)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较小者。
具体方法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局部封闭治疗等。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采取其他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1)绝对卧床,最重要。
(2)可牵引,但牵引初期可加重临床不适症状,要正确认识它。
(3)局部理疗热敷。
(4)非甾体止痛药物,急性期可适当加用激素类药物。
(5)以上方法效果如不佳可做硬膜外封闭。
(6)恢复期内避免体力劳动。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
1、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半年,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并且症状加重。
2、首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
4、中年患者,患病时间很长,影响工作和生活。
5、经可靠检查证实巨大椎间盘突出。
6、经非手术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超过3次以上,建议手术治疗。
7、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表现。
最重要的是由日常生活做起,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不良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协调性和强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