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2010年NCCN指南更新
《指南》采用了2009年国际肺癌协会(IASLC)推荐的最新TNM分期。该分期分析的NSCLC病例数达68463例,修订表现在T分期和M分期中,N分期无变化,详细包括:①肿瘤≤7cm为T2,>7cm为T3,同时将T1和T2各分为a、b两个亚组,即T1a≤2cm,T1b>2cm且≤3cm,T2a>3cm且≤5cm,T2b>5cm且≤7cm;②原发肿瘤所在同一肺叶内有单个或多个卫星结节由T4升级为T3,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单个或多个结节由M升级为T4;③恶性胸水或恶性心包积液由T4晋级为M1a,远处转移变卦为M1b。总体分期也相应更新,T2aN0M0和T2aN1M0辨别由ⅠB、ⅡB期变卦为ⅡA期,T4N0~1M0由ⅢB期升级为ⅢA期。
新的TNM分期更好地表现了不同期别的预后差别,但因其建立于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预后的影响尚需后续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晚期NSCLC的治疗
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是晚期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手腕,但对局部根底条件差的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若能行根治性放疗或局限性手术切除,可进步其5年生活率。因而,《指南》推荐,关于Ⅰ期和Ⅱ期纵隔淋巴结阴性而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者,可行根治性放疗或局限性手术切除(2A类推荐),并对手术和放疗准则取消限定。其中,局限性手术切除包括:肺段切除术(首选)或楔形切除术,仅用于三类特殊人群:①可保存肺组织很少或许因其他重要合并症而不能承受根治术;②四周型结节≤2cm,并至多契合组织学类型为单纯细支气管肺泡癌或CT显示结节磨玻璃样改动≥50%中的一项;③影像学随诊证明肿瘤倍增工夫≥400天(2B类推荐)。
辅助治疗
《指南》进一步明白了术后辅助治疗的适用人群。《指南》不再推荐将辅助化疗作为ⅠA期及非高危ⅠB期患者的治疗选择。ⅠA期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实践上仍属于晚期,二次切除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直接同步化放疗仅作2B类推荐,无论手术还是化放疗后均不再建议行辅助化疗。关于ⅠB期切缘阳性的治疗以及Ⅱ期的辅助化疗,《指南》无更新。
高危ⅠB在原有根底上新增了肿瘤>4cm、脏层胸膜受累、Nx(无法评价淋巴结形态)三项。依据CALGB9633研究的亚组分析后果,《指南》建议对肿瘤>4cm的人群停止术后辅助化疗。脏层胸膜受累提示手术切缘间隔肿瘤偏近,能够招致切除不充沛,而Nx则提示淋巴结能够打扫缺乏,该二人群的复发风险高于非高危ⅠB期患者,因而建议予以辅助化疗,但是《指南》并未提供初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关于有不良因素(淋巴结清扫不充沛、淋巴结囊外侵犯、多站淋巴结阳性以及切阳性)并且切缘阴性的ⅡA、ⅡB期患者的同步放化疗,由于专家组意见分歧较大,《指南》中推荐级别降为3类。
T3Ⅱ期的治疗
《指南》中T3Ⅱ期的概念有所拓展,包括了>7cm的肿瘤、同一肺叶卫星结节(原属于T4)以及直接侵犯胸壁或纵隔胸膜的T3。T3>7(肿瘤>7cm)、T3satell(同一肺叶中有分开的结节)的治疗形式为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关于侵犯胸壁、纵隔或接近气管的T3Ⅱ期肺癌,假如术前评价为可切除,首选肺叶或全肺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打扫。假如术前评价为不可切除,首选同期放化疗,2~3个周期化疗和40Gy放疗后重新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假如可切除则行手术,假如不可切除则继续放化疗。
部分早期NSCLC的治疗
部分早期NSCLC主要指ⅢA期、ⅢB期肿瘤,包括侵犯胸壁、接近气道或纵隔重要脏器(T3~4),N2或N3站淋巴结阳性,以及肺上沟瘤和孤立肺结节。
ⅢA期的治疗
ⅢA期NSCLC具有手术根治的能够,多学科综合治疗依然为推荐治疗形式,《指南》更新也集中于讨论最佳治疗形式。
对T4N0~1ⅢA期患者,首先应由有经历的内科医生评价手术可行性,对可切除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1类推荐),也可选择术前行新辅助化放疗或化疗(2A类推荐),以达到降期及减少潜在微转移、改善无病生活的目的。如为完全性切除,考虑术后辅助化疗。如切缘阳性,推荐术后放疗和含铂方案化疗。
N2淋巴结阳性包括两类,一为“必然性”N2阳性,即术前未发现而在术后病理中发现阳性;另一为术前即已评价为N2阳性。关于“必然性”N2阳性者,依然推荐术后辅助化疗序贯放疗,由于部分复发是其最罕见的复发形式,放疗应尽早开始,实践上局部中心的术后放疗照射野包括了切缘以增加部分复发。基于此,《指南》将原术后“纵隔放疗”中的“纵隔”二字删除,改为“术后放疗”。关于术前即已评价为N2阳性者,《指南》重新论述了T3N2M0的治疗,对T3>7依然建议在新辅助化放疗或诱导化疗后进行手术可行性评价,而对其他T3N2M0则推荐行根治性同步化放疗,不再中途停止进行手术可行性评价。研究已证明,对N2阳性的NSCLC,诱导化放疗后内科切除不能提高总生存率,亚组分析显示,接受肺叶切除患者生活优于直接同步化放疗,但全肺切除者生活则劣于直接同步化放疗。因而,《指南》不再推荐对这局部患者考虑手术。
ⅢB期的治疗
《指南》采用了新TNM分期零碎,对ⅢB期NSCLC的表述也有了相应更新,主要包括:可切除不伴卫星灶的肿瘤(T3~4N0~1M0)进入ⅡB或ⅢA期,伴胸腔积液的肿瘤进入Ⅳ期,不伴胸腔积液、不可切除的肿瘤以及N3肿瘤仍为ⅢB期,这些情况的处置与2009版NCCN指南根本分歧。原可切除伴卫星灶的NSCLC,依据卫星灶所处肺叶不同辨别进入ⅡB、ⅢA或Ⅳ期,其治疗见局部肺结节。
肺上沟瘤的治疗
肺上沟瘤地位较为特殊,因而被独自列出。肿瘤若直接侵犯脊柱或椎管、臂丛神经上干(颈8或以上)或包绕锁骨下动脉为T4,而无上述证据时则为T3。由于T3或T4有时难以区分,所以2009版NCCN指南未将二者区别看待。但实践上,T3期肺上沟瘤是明确可切除的,因而,《指南》对这局部肿瘤独自列出了治疗流程,即同步化放疗先行手术切除,并序贯辅助化疗。T4期肺上沟瘤则被分为能够切除和不可切除两组,后续的治疗流程与2009版NCCN指南分歧。
肺结节的处置
肺内的转移性结节虽称之为“转移”,但与恶性浆膜腔积液或其他脏器转移相比,预后不同,可手术切除者有治愈的可能。依据新分期,《指南》将肺内的转移性结节细分为三种:与原发灶同一肺叶(T3)、同侧肺但不同肺叶(T4)以及对侧肺内转移(M1a),并辨别提出了治疗准则。
关于前二者,假如原发灶可切除,《指南》推荐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切缘阴性者行辅助化疗,对切缘阳性、能耐受者建议行同步化放疗。关于对侧肺内转移,《指南》推荐了两种治疗形式。一为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包括诱导化放疗或诱导化疗),术后切缘阴性者可察看,或依据患者对术前化疗的敏理性和耐受性选择辅助化疗方案;切缘阳性者若术前未行放疗,术后应先行放疗,否则停止补救性化疗。另一为直接手术治疗,对术后切缘阴性者行辅助化疗,切缘阳性者则行同步化放疗序贯化疗。关于孤立性肺转移,假如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治愈,《指南》推荐均按原发癌辨别停止处置。
复发和转移性NSCLC的治疗
由于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治疗和预后与早期NSCLC愈加接近,因而新TNM分期零碎将其列为Ⅳ期,其处置准绳也与步更新。
孤立脏器转移
众多研究证明,孤立的脑转移可以从手术中获益,加用全脑放疗(WBRT)能延伸总生活期,因而《指南》将手术切除脑转移灶+WBRT列为1类推荐。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关于有1~3个脑转移灶的患者,WBRT后加用平面定向放射放疗(SBRT)可以延伸总生活期,但有可能增加神经损伤,这方面证据尚不充足,因而《指南》将WBRT后加用SBRT仅作为2B类推荐。关于不能承受脑转移灶手术的患者,依然推荐给予SBRT±WBRT(2A类推荐)。
孤立的肾上腺转移约占肺癌病例的33%,关于能否可先行转移灶切除,专家组分歧较大,因而《指南》仍作为3类推荐。另外,由于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或SBRT)或射频融化关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可以带来积极的生存获益,因而《指南》对肾上腺转移灶的处置由“切除”改为“部分治疗”,即除手术之外尚可选择放疗或射频融化等治疗办法。
关于解剖学上可切除但由于其他缘由无法手术的患者,《指南》建议采用SBRT处置原发灶,但由于尚缺乏初级别的临床证据,因而仅作为2B类推荐。关于解剖学上不可切除者,《指南》无更新。
一线治疗
近年来,随着诸多临床研究后果的发布,Ⅳ期NSCLC一线治疗的选择范围分明扩展。《指南》依据患者体能情况(PS)对一线治疗做出了相应推荐。
关于PS为0~1的早期NSCLC有5种推荐:化疗(1类推荐)、对合适人群的贝伐珠单抗+化疗(2A类推荐)、对合适人群的培美曲塞+顺铂(1类推荐)、西妥昔单抗+长春地辛/顺铂(2B类推荐)、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渐变者的厄罗替尼(2A类推荐)。在前四条推荐中,《指南》基于研究数据更新对局部合适人群及推荐级别停止了修正,例如,将“无脑转移”从贝伐珠单抗合适人群中去除,明白指出培美曲塞+顺铂不适用于鳞癌患者,西妥昔单抗结合化疗的推荐级别降为2B类。《指南》再次明白推荐对EGFR渐变者运用厄罗替尼。已有多项研究证明,EGFR渐变者承受吉非替尼或厄罗替尼一线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来自亚洲的IPASS研究显示,EGFR渐变者承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的疾病停顿风险较紫杉醇+卡铂治疗低,但无渐变者则相反。
关于PS≥2的早期NSCLC,《指南》主要有两方面变化。首先,关于PS为2的患者,可选择铂类为根底的两药结合化疗,但应选择性给予足量顺铂,由于这局部人群对化疗的耐受性能够较差。其次,IPASS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包括了PS=2的早期NSCLC患者,这局部人群若存在EGFR渐变,一线运用吉非替尼仍可获益。另外,日本的一项Ⅲ期研究显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获益一样存在于PS为3~4的人群。由于吉非替尼在美国未上市,因而《指南》推荐同类的厄罗替尼一线用于EGFR渐变的PS≥2的早期NSCLC患者。从《指南》看,厄罗替尼适用于EGFR突变的各种PS评分的患者,但数项研究后果显示,KRAS突变的患者不能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获益,因而《指南》再次强调关于这局部人群应首先考虑厄罗替尼之外的治疗。
维持治疗
由于一线化疗仅继续4~6个周期,后续是察看还是维持治疗成为近年关注焦点之一,诸多的临床实验也应运而生。《指南》依据这些研究后果指出,维持治疗或随访均为可行,并将维持治疗分为两类:①持续维持治疗,指在一线治疗4~6个周期之后,假如无疾病停顿,运用至多一种一线治疗曾用药物维持治疗;②换药维持治疗,指在一线治疗4~6个周期之后,若无疾病停顿,运用另一种不包括在一线方案中的药物维持治疗。目前尚无证据支持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可用于持续维持治疗。基于ECOG4599、FLEX、JMEN研究,《指南》推荐的持续维持治疗药物包括:①贝伐单抗(1类推荐),但须在4~6个周期含铂两药化疗结合贝伐单抗治疗后应用;②西妥昔单抗(1类推荐),但须在4~6个周期顺铂+长春瑞滨结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应用;③培美曲塞(2B类推荐),仅针对非鳞癌患者。关于换药维持治疗,《指南》推荐级别均不高:①培美曲塞(2B类推荐),仅针对非鳞癌患者;②厄罗替尼(2B类推荐);③多西他赛(3类推荐)。前二条推荐证据来自JMEN研究和SATURN研究。多西他赛维持治疗的证据缺乏,专家组意见分歧较大。
二线治疗
厄罗替尼已被《指南》推荐用于EGFR渐变患者的一线治疗,那么失败后治疗方案如何选择,目前尚无初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供参考。由于铂类是治疗NSCLC的主要用药,其疗效明显。因而,专家组以为一线厄罗替尼治疗停止后可选择含铂的两药结合方案(2B类推荐)。另外,BR.21研究亚组分析显示,EGFR渐变患者有能够从厄罗替尼二线治疗中获益,而且获益人群包括PS为3的患者,因而,专家组以为PS=4的患者也能够会从中获益,但仅限于EGFR突变的人群。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疗效与多西他赛相当,但不良反响较少,《指南》指出培美曲塞用于腺癌和大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优于多西他赛。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临床理论指南是目前我国肿瘤诊疗的主要参考指南。随着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布,《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理论指南(2010版)》(以下简称《指南》)也停止了相应的更新。上面就《指南》的更新作扼要概述。
检查及随访
《指南》对这局部的修正不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拟行手术的四周型孤立性癌结节,发作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低,应防止行术前有创检查,因而《指南》推荐对这局部人群首选在术中停止支气管镜检查,但出于慎重,仅限于IA期(四周型T1abN0)人群;②支气管内镜超声-透壁针吸活检(EBUS-TBNA)曾经被证明在疾病分期和纵隔病灶诊断方面具有优势,与PET/C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理性和特异性,因而《指南》建议在对Ⅰ期和Ⅱ期患者治疗前的评价检查办法中添加该检查(2B类推荐);③由于目前尚无有力证据支持PET或脑MRI用于常规随访,因而《指南》不推荐这两项检查用于常规随访。
在新的NSCLC TNM分期发布后,2010版《指南》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基于一些初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推荐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式,但仍有相当一局部未达成共识,尚需求更多的临床实验验证和支持。当然,关于《指南》更新,国际学者也应该选择性地承受,在制定中国版指南时参考更多国际研究的证据,以更好地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