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小异是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混合痔各种术式报道给人的首要印象。但无论如何,衡量混合痔术式是否科学合理的鉴别标准很容易达成共识,即:
①创伤小;
②治疗效果满意;
③并发症少;
④复发率低。
如何达到上述目的?纷繁复杂的各种报道都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强调了自己的可取之处。类似盲人摸象。
能否不带任何偏见地找到解决问题思路,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唯有向自然科学的定理公理寻找答案。
十几年前,笔者即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点认识。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临床观察的逐渐增多和现代科技手段(如肛门测压等)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当年基于弹性力学公式推导下的肛门病病因及形成机制的合理性。推导过程复杂,在此不罗列。但结论简述如下。
在目前临床上,针对内痔、混合痔的术式除切除、结扎外还附有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术等,根据推导可知,损害括约功能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近年研究已证实,肛管静息压有85%由内括约肌产生,15%由外括约肌产生;
临床不能见“痔”即切,无症状者完全可以不做处理,手术时若注意保留皮桥和粘膜桥,大多数情况下应避免切扩,否则既延迟了手术后的愈合时间,又影响了远期疗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临床上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于年轻人,肛管压力测定证实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如果以肛管狭窄、肛管力亢进等理论为指导随意切扩,后果可想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