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守治疗是LDP的基本治疗方法,LDP中多数病人可经保守疗法缓解或治愈,其目的使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1、适应症:
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
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
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2、具体方法: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病灶注射治疗、小针刀粘连松解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疗作用是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对突出型有效率明显优于膨出型。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其它方法,目前认为发病2个月以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者。
(二)微创介入治疗技术1、椎间盘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椎间盘化学溶解术是应用胶原酶的水解作用,导致髓核或突出物的降解,通过缓解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达到治疗目的。该技术主要用于突出型、脱出型LDP。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椎间盘化学溶解术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1)适应证:
①临床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LDP.
②急性和亚急性LDP.
③突出型和脱出型LDP.
④突出物中央钙化、周围未钙化的LDP.
⑤合并轻度骨性椎管狭窄未出现神经卡压和马尾神经综合征。
(2)禁忌证:
①合并骨性椎管狭窄出现神经卡压和马尾神经综合征.
②严重的双侧侧隐窝狭窄或病变同侧侧隐窝狭窄.
③突出物严重钙化者.
④有严重药物过敏史病人存在明显的忧虑.
⑤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肝硬化、活动性结核、重症糖尿病患者.
⑥孕妇及14岁以下的儿童。
(3)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①动物实验表明胶原酶注入大鼠蛛网膜下腔导致脊髓出血和坏死,实验大鼠全部出现后肢瘫痪。提示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脊髓损伤。
②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穿刺置管可引起延迟性脊麻,发生率为1.22%。
③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时局麻药试验剂量观察时间应延长到20分钟,20分钟后无脊麻征方可注入胶原酶,本法称之为延迟性脊麻试验。推广本法经临床大样本观察是预防胶原酶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有效措施。
2、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PLD的机制是通过去除椎间盘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从而减弱或消除神经根损害的张力机制。临床报告随机对照研究优良率不足70%,适应证只有10~15%。需手术患者适于此技术,但操作盲目性大,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和可靠性不如化学溶解术和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目前多不单独应用此技术。
3、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操作与PLD相似,它是利用激光产生热能,使椎间盘组织气化,干燥脱水,减轻髓核组织对神经根产生的张力和压力,缓解根性症状。
4、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
(1)内窥镜按入路分三种类型:
①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镜.
②前路腹腔镜.
③后路椎间盘镜:即标准椎板间椎间盘入路。
(2)MED适用于单节段旁中央突出、脱出,并可同时进行侧隐窝扩大等椎管减压术。由于成像系统良好监控,避免了盲目性,精确定位,适量切除和有效减压,创伤小,恢复快,脊柱稳定性好,近期优良率高。
5、经皮穿刺椎间盘内臭氧消融减压或靶点射频热凝消融术操作与PLD相似,透视下穿刺入病变责任间盘,调整穿刺针至病变位置,然后予以治疗消融。此方法简单,适应症较广泛,创伤甚小,见疗快,花费少。尤以后者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创伤更小,治疗方面更广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三)手术方法的选择
1、手术适应证:经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神经定位检查诊断为LDP,经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缓解,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难于耐受的疼痛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手术禁忌证: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感染病灶、严重神经衰弱、精神病患者。
3、手术方法的选择:
(1)开窗减压术:腰痛伴单侧下肢痛,累计一个间隙者。
(2)半椎板切除:腰痛伴单侧肢体疼痛,累计两个间隙者或原诊断为某一间隙突出,术中发现该间隙的病理变化不足以解释术前症状而需要探察临近间隙者。
(3)全椎板切除:
①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伴急性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
②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经保守治疗无效,需二次手术者。
③对于极外侧型或合并椎管狭窄者。可采用关节突部分切除或关节突切除达到椎管和神经根管彻底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保证。
(四)重建技术腰椎融合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等导致术后顽固性腰腿痛已经引起人们关注。旨在重建椎间盘生理功能的异体椎间盘移植、人工椎间盘置换、人工髓核技术的尝试以及基因治疗用于延缓和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试验研究是治疗椎间盘疾病的新课题。
1、异体椎间盘移植:
目前因易发生早期退变、移位等问题尚难于临床应用。人工髓核假体置换适用于少数纤维环完整、椎间隙高度≥5mm的LDP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临床疗效为症状缓解,椎间隙高度恢复较满意。其不足是假体移位和术后腰腿痛残留,材料和工艺有待近一步研究。
2、人工全椎间盘置换:
目前可以考虑的适应证主要是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失败综合征,而一般LDP应视为禁忌证,因为大多数LDP经常规减压和/或融合术长期疗效良好。任何一项技术适应证的选择是首要问题,因为如果用这种技术的情况极少或有其它更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采用,那么这种技术广泛应用就值得怀疑。在未解决材料问题之前,任何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和技术都无法取代常规减压融合术,盲目的临床应用会使患者付出太大的代价。
3、基因治疗:
有人寄希望于基因治疗策略达到延缓或逆转椎间盘退变目的,生长因子与椎间盘退变、再生的关系为其中一个热点,动物试验通过转基因方法调节某种生长因子的表达来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再生初见成果,相信将来有希望应用于人体,达到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目的。
目前,除常规的开放手术外,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是治疗LDP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症状较重者,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无论作何种治疗,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要想取得对LDP治疗的满意疗效关键是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