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高龄化,老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大部分病人在确诊时多以晚期为主,丧失了手术治疗时机,化学疗法成为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状况、生理特点、器官功能等与一般成年人不同,临床上往往又偏向采用积极强烈的化学治疗策略,通常导致低缓解率、高死亡率、毒副作用明显、严重并发症多、生存质量不理想的结果,反映了在现阶段化学治疗水平上如何合理地解决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存在的问题。
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适当地延长化疗间歇期可以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和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
近代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提高治疗效果和缓解率,临床常采用多药联合、足够剂量强度和疗程、短周期的策略以尽可能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对於年轻、体质状况和重要器官功能良好的患者以及对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这一原则较适用。但老年患者全身情况欠佳,常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他重要器官、系统功能代偿能力有限。另外老年患者中单用化疗能够根治的肿瘤不多,加上骨髓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又使得老年病人在强化治疗或短间歇期化疗后往往并发重度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而死亡,此外还因短间歇期强烈化疗后易产生心肺、肝肾功能损害和不全、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而常见的口腔粘膜糜烂溃疡、食欲低下、腹泻、脱水、精神不振,影响正常的进食、消化、吸收,造成极度营养不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缺乏,老年肿瘤患者本已低下的T细胞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更趋降低,导致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短间歇期化疗病人因化疗间歇期较短、恢复时间不充分而出现长期的精神不振、消化道功能低下和紊乱、营养不良、体质壮况下降以致生活质量不理想,产生对化疗的恐惧感,而长间歇期化疗病人由于相对延长了化疗间歇期,器官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统、骨髓、免疫系统功能、精神体力得以恢复,没有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没有在化疗期间并发严重感染而死亡,生活质量较高,使目前大部分难以治愈的老年肿瘤病人能较长时间带瘤生存。
对于目前化学治疗疗效不理想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在制定化疗计划和方案时,应明确治疗的目的是姑息性的,决定治疗具体方案时不应给病人带来很大的风险和痛苦,必须衡量治疗可能导致的得失,在采用各种方案和药物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应重视宿主机体器官功能的恢复,安排好攻与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策略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采用适当延长化疗间歇期,让病人机体各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得以恢复和带瘤生存,避免因多个短间歇期化疗后带来的严重毒副反应和并发症,保证较满意的生活质量又减轻其经济负担,对大部分目前不能根治的老年肿瘤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安全、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