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运动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又叫“冻结肩”、“五十肩”或“凝肩”,简称肩周炎。此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常常是单侧发病,少数是双侧同时发病,也有部分患者是一侧痊愈后另一侧又发病,该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生原因与激素水平下降、受潮、受凉和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本病有自愈倾向,也就是说多数病人即使是不治疗过几年后也会痊愈。但是如果病情影响了情绪、睡眠、饮食、日常生活或工作,就应该及时就诊和治疗。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肩部疼痛,有时会牵涉到颈背部和上臂,夜间疼痛明显。第二,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洗脸、梳头和穿衣等日常生活。
本病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推拿、运动疗法、口服镇痛剂、局部封闭和小针刀松解疗法等。其中理疗、按摩推拿、口服镇痛剂适合于疾病早期和轻症患者,局部封闭、小针刀松解疗法适合于病史较长和病情较重的患者。而运动疗法属于在医生指导下的自我康复疗法,可以在家中或工作单位进行。轻症患者可以单纯采用,也可以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必须说明的是此疗法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采用此疗法的患者必须持之以恒,要有耐心才行。
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患者容易接受和记忆的十种运动疗法,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深受患者欢迎,下面介绍一下。
1、滑轮摇摆法。在家中的墙上或某高处安装一带槽的滑轮,用一尼龙绳穿过滑轮,尼龙绳两端各栓一塑料圈,尼龙绳的长度以双手握环后正好双手两侧平伸为宜。坐位或立位,双肘关节伸直,用健侧手尽量将患侧上肢向上拉,每次50~100下,一天可重复3~4次。此法的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最好。
2、壁虎爬墙法。站在墙前,两脚离墙大约15~20公分,患侧手扶住墙,由低向上爬,直到最高点为止,然后放下手,每次20~30下。每次最好在墙上标记患侧中指所达到的最高点,最高点上移的幅度即为病情好转的程度。此法对疗效的判定较为客观。
3、逍遥甩手法。站立或走动,
两臂做方向相反的前后轻轻摆动,可同时配合腰部的扭动,并逐渐增加摆动幅度,每次50~100下。此法动作优美、潇洒,特别适合于晨练和在公园内。
4、滑稽耸肩法。坐位或立位,肘关节曲成90度,两肩耸动,由弱到强,每次50~100下。
5、鲲鹏展翅法。立位,上身向前弯9 0度,两臂伸直向两侧抬起,与身体成90度,尽量往后伸,约停1分钟再放下,每次30~50下。
6、海底捞月法。站立,两脚同肩宽,上身向前弯,患侧前臂由下向上做捞物动作,每次30~50次。
7、旋肩画圈法。站位,两脚同肩宽,腰前弯 9 0度 ,上肢自然下垂 ,肌肉放松
,做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交替的画圈动作。旋转范围由小到大,每次50~100下。
8、猴子摘桃法。在上方悬吊一物为标志,用患侧手臂尽量上摸,并逐渐加高悬吊物,每次50~100下,此法对年龄较大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采用。
9、仰天长啸法。坐位或立位。两手指交叉,掌心向上,高过头顶后逐渐向上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10、自由泳姿法。站位或走动,上身可微向前屈曲,双上肢交替,按向下、向后、向上再向前的顺序,就象自由泳的上肢运动方式一样,每次50~100下。
上述疗法可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身体状况等来选择疗法,次数和强度要适宜,过频过强的运动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上述运动方式患者可全部做,也可酌情选取做,只要坚持锻炼,注意肩部的保暖,肩关节活动功能就会逐渐恢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