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晚期治疗的重点是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生存时间,而癌痛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病人家属或亲朋好友通过各种关系或渠道找临床医生求购麻醉药品—杜冷丁,问其用途时,几乎全部是给癌症病人购买的。由于国家对杜冷丁这类麻醉药品控制的非常严格,所以如果家有癌症病人,家属为买杜冷丁到处托关系、找门子在各家医院之间奔波。事实上,注射杜冷丁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治疗方法,它不但具有成瘾性,而且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缩短了生存时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许多新的药物、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技术成功的用于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不但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关键是许多医院尚未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多数病人对此也并不十分了解。因此,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疼痛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谈一下晚期癌痛的现代治疗,一方面希望各级医院能够开展新的癌痛治疗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人们了解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癌症患者700万,我国占180万,70%以上晚期癌症病人都伴有有剧烈疼痛。癌症是怎样导致人体疼痛的呢?一是直接侵犯周围神经;二是产生致痛物质;三是神经营养血管被癌细胞阻塞,致神经缺血;四是癌瘤浸润于管腔脏器,或伴有管腔的梗阻、缺血、痉挛。五是癌瘤对其邻近脏器的压迫;六是癌瘤本身的坏死和感染。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可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①疼痛的恶性循环,加重局部缺血。②交感神经兴奋,代谢加快,消耗增加。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影响脏器功能,尤其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④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⑤影响睡眠和休息,长期失眠将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速脏器功能衰竭。⑥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削弱对治疗的信心,使许多病人消极或拒绝治疗。
注射杜冷丁有那些缺点呢?第一,杜冷丁属于麻醉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成瘾,病人即使不痛时也强烈要求注射;第二,易产生耐药性,开始一天注射一二次,时间长了一两个小时就得注射一次;第三,杜冷丁注射后病人昏睡、意识不清,甚至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大大降低了生存的质量;第四,注射的间隔期病人仍有疼痛;第五,杜冷丁有呼吸抑制作用,对心肺功能差的病人可加速死亡;第六,易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常识,只要开始打杜冷丁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治疗晚期癌痛要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医疗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采取最合理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讲分三步:第一步,轻度的疼痛,若部位局限多以局部治疗为主,如局部封闭、局部神经坏死。若部位较广或部位不确定,口服非阿片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疼片、曲马多等。第二部,中度的疼痛,部位局限者仍以局部治疗为主,若部位较广或部位不确定,口服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路盖克等。第三步,重度剧烈疼痛,目前主张采取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称为病人自控镇痛术(英文名PCA)。就是将止痛药物加入一种特制的泵内(泵的大小类似一个小茶杯),将一根细导管置入人体内,泵内的药物通过细导管以特定的速度自动向人体内注入,注入的速度可选择(0.5ml/小时、1ml/小时、2ml/小时和4ml/小时),泵上还有一个病人自控按钮,当感到疼痛时病人按压几下即可增加药物的注入量,不用找医生就可自行止痛。细导管可根据情况置入病人的脊椎管内、血管内、皮肤下或神经旁,须由疼痛科或麻醉科医生来操作,若护理得当一次置管可维持一到三个月。泵内的止疼药物药物加一次可维持二到七天左右,若不住院可按配方由当地医生加药。
用镇痛泵治疗癌痛的优点:第一,止痛效果好,多数病人基本不会感到疼痛。第二,痛苦小,一次穿刺即可维持一至三个月。第三,不影响病人的意识,基本不影响病人的日常活动,不降低病人的食欲,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寿命。第四,但由于用药少、不用天天找医生,病人可带泵回家,住院不住院均可。第五,省事省时花费少,虽然首次按泵花费较高(600~800元)总的算起来费用是低的。当然,镇痛泵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副作用:泵需要带在身上,穿脱衣服和睡觉时有一定影响,若不小心管道还有脱出的可能;开始应用时部分病人会有恶心、排尿困难、皮肤痒及胸闷等副作用。
为了更好的治疗癌症病人的疼痛,除上述方法外应配合其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病人的心理治疗、放疗、加强营养、局部理疗及中医重要的辅助治疗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