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害因素,已经成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发病率达18.8%,患病人口达1.6亿,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的数据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6.1%聊城市中医院急症科康广山
预计202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首位
1972年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开展全国高血压教育规划,全国胆固醇教育规划,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0%以上,脑卒中死亡率下降达60%以上。
说明能预防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应防治并重
有一些人本末倒置,应防不防,能治不治
防---零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人的健康不一定是简单的进补和运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估算,指出:
---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
---10%取决于社会条件,
---8%取决于医疗条件,
---7%取决于自然环境,
---而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
----可见生活习惯的重要----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葱槲蓿嫫又衲谑兀“泊永础J且灾鞠卸儆陌捕痪澹卫投痪耄右运常鞔悠溆缘盟浮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1、适应环境---法于阴阳;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调情志---恬葱槲蓿幻榔涫常纹浞制渌祝呦虏幌嗄剑皇扔荒芾推淠浚安荒芑笃湫模
3、适当运动---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和于术数;
世界卫生组织把“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称之为“健康基石”。
1、适应环境---法于阴阳;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2、调情志---恬葱槲蓿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
3、适当运动---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和于术数;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4、调节饮食----食饮有节,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已知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近300种,但最重要的有十几种
分类
第一种:传统的和新的
第二种:可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
第三种:遗传的和环境的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主要(传统)危险因素:
年龄
家族史
男性
高血压
吸烟
TC升高
血清LDL-C升高
血清HDL-C降低
糖尿病
肾功能受损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潜在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
血清TG升高
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
血清Lp(a)升高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凝血因子升高
慢性肝炎(hsCRP升高)
氧化应激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睡眠呼吸障碍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因素
教育程度(偏低)
经济收入
职业及其变动
不健康饮食
缺乏体力活动
过量饮酒
精神紧张
某些精神疾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二)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高血压和过量饮酒
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80%归因于―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三)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血管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某个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更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程度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综合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器官损害和疾病的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收缩压合舒张压水平
脉压水平(老年患者)
年龄 男>55,女>65
吸烟
血脂异常 TC>5.18mmol/L 或LDL-C>3.37mmol/L
或HDL-C:男<1.04mmol/L女<1.2mmol/L
或TG>1.7mmol/L
空腹血糖5.6~6.9mmol/L
糖耐量试验异常
腹型肥胖 腰围男>90cm,女>85cm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男<55,女<65
缺少体力活动
亚临床器官损害
心电图左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
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或有斑块
颈-股脉搏波幅 >12m/s
踝壁血压指数小于0.9
血浆肌酐轻度升高 男115~133;女107~124
肾小球滤过率低----或肌酐清除率低
微量蛋白尿:30~300mg/24h 或白蛋白-肌酐比值 男≥22mg/g肌酐 女≥31mg/g肌酐
糖尿病
重复测量的空腹血糖≥7.0mmol/L
或重复测定的餐后血糖≥11.1mmol/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
确诊心血管病或 肾脏疾病
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冠状动脉血管再通。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男大于133;女大于124umgl/L);尿蛋白(大于300mg/24h)
周围血管疾病
严重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四)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1、高血压
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高血压前期),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和过量饮酒
高血压又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应认真评估,积极治疗。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相关问题
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立即开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140-160/90~100mmHg,如伴有心血管疾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危险因素为高危的也应及早进行降压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140-160/90~100mmHg,不伴以上因素的可在监视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限盐(钠盐小于6g/d)、减轻体重、减少饮酒(30g/d)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疗效不明时服用降压药物
五类降压药物可以单独或联合应用;
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尽量选择对患者最合适的药物
尽可能选择一天一次能24小时控制血压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或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老年人要平稳降压,避免降到120/70mmHg以下
高血压治疗需长期终身服药,达标后避免减量或停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2、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动吸烟也会增加心血管病危险
主要有害物质---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3、血脂异常
(1)血脂异常的诊断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HDL-C血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建议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5年查一次空腹血脂
缺血性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3~5个月检查一次血脂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2)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饮食治疗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适用于任何血脂异常患者,必须长期坚持
药物调脂治疗―应将LDL-C作为首要目标
调脂治疗要结合血脂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 (见表)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脂治疗的主流药物
关于单纯性高TG和低HDL-C血症:
――单纯性高TG>11.29mmol/L首先进行降低TG治疗
――TG 5.56~11.29mmol/L可考虑降TG治疗,证据不足
――TG<5.56mmol/L应降低LDL-C为主
――低HDL-C是否治疗没有定论
药物开始治疗后4~8周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4、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以及水、电解质甚至酸碱代谢紊乱
n并发症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
----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心脑周围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率是正常的2~4倍
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无糖尿病首发MI存活患者的8年存活与有糖尿病无MI的8年存活相似
流行特点:
1、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增长密切相关;
2、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3、性别差别不大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糖尿病治疗----生活方式改善加药物
强调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治疗的达标
糖尿病的第一基本治疗---饮食调整
---控制总热卡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
---蛋白质≤15%
---限制饮酒
---控制体重
---尽可能的少食多餐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药物治疗原则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选二甲双胍;
体形偏瘦或单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可加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
餐后高血糖者,可选用或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
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患者,可选用塞唑烷二酮类为一线用药
应用2种以上足量降糖药不能控制血糖的,可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或超长效胰岛素。如仍无效可采用一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空腹血糖超过9mmol/L,餐后血糖超过15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短期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应常规查血糖,---空腹>8mmol/L、餐后>13mmol/L,应尽可能的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注意药物或过度治疗引起的低血糖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可以合并高血糖,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鉴别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5、不平衡膳食
(1)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不平衡膳食主要有:
---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过高(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总热量摄入过多
---胆固醇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和钾盐摄入过少
---蔬菜水果摄入过少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n合理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多重危险,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2)一般人群健康膳食的基本特征:
---总热量不超标
----脂肪提供的热量为25%左右其中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0%
---钠盐摄入<6g/d
---足量的蔬菜和水果
---其他保护性膳食因素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性的膳食干预原则和措施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3)具体措施
①减少膳食总热量
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全奶制品)及高糖食品
减少食用油,控制在20g/d
适当控制谷类摄入,增加低能量密度摄入―蔬菜、水果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②限盐
食盐摄入总量<6g/d
减少烹调用盐
控制酱油、黄酱等
不食含盐高的食物、零食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③限制饮酒
男性酒精摄入量<25g/d,女性<15g/d。39度白酒含酒精32.5%。葡萄酒含酒精13%~15%.啤酒4%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④补充膳食钙―奶类和豆类食品
⑤补充食物纤维素、抗氧化维生素和钾----蔬菜、水果、粗粮
⑥降低胆固醇摄入量 :瘦肉<75g/d,蛋黄<4个/周,尽量避免吃动物内脏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⑦调整脂肪酸比例
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为烹调油―花生油、豆油、玉米油、橄榄油
少食动物脂肪、棕榈油、椰子油人造黄油;增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淡水鱼
适量补充硬果类和豆类
合理膳食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
“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
“三”指每日进食3 份高蛋白食品。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少量多餐);七八分饱。
“五”指每日摄取500克蔬菜及水果,对预防高血压及肿瘤至关重要。
“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每日进食1至2个西红柿。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等,对儿童及成人均能提高免疫力。
“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具有防感染、防肿瘤的作用。
“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食燕麦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显著
“黑”指黑木耳,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1、油炸类食品;
A、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元凶。
B、含大量强致癌物质,导致各种癌症。
C、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腌制类食品;
A、肾负担过重、导致高血压、结石等。
B、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C,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容易患胃肠道疾病。
3、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各种加工过的肉类)
A、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胺(防腐和显色作用)。
B、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4、饼干类食品;
A、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B、严重破坏维生素。
C、含有潜在致癌物―丙烯酰氨。
5、汽水饮料类食品;
A,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腐蚀牙齿、影响发育期的孩子长高、导致骨质疏松。
B、长期饮用会导致胃痛、肥胖、糖尿病、食道癌。
6、方便类食品;(包括快餐、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等)
A、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B、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害肝肾)。
C、含铅毒无法排除,影响神经、心血管、消化、造血等系统。
7、罐头类食品;(包括鱼类、肉类和水果类)
A、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B、热量过多,营养成分很低。
8、话梅蜜饯类食品;
A、含有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胺(防腐和显色作用)。
B、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害肝肾)。
9、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各种雪糕)
A、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B、含糖量过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10、烧烤类食品;
A、含有大量三大致癌物质之首的三苯四丙吡。
B、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
C、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结果称,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
以上提到的垃圾食物都是高热量、含有高有害物质的垃圾食品。
人体无法消耗掉这么多热量,更无法排除掉这么多毒素,再加上长期缺乏运动锻炼就会造成内热。
中医称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现代医学称为“亚健康”。中国民间俗称为“上火”。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6、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呈显著的正相关
体内脂肪过度积蓄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多种危险因素增加
衡量超重和肥胖的简单指标---体质指数(BMI)和腰围
正常BMI为18.5~23.9kg/m2 , 24~27.9---超重 ≥28为肥胖
成人腰围
<90/85(男/女)
≥95/90开始减体重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7、缺乏体力活动
(1)适当的体力活动好处
①直接保护作用―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抗氧化;
②间接保护作用―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升高的血压、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减轻血脂异常、减少体重和体内脂肪;
③提高机体耐缺氧、缺血能力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2)预防心血管病体力活动建议
①对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45min的体力活动
②提倡有氧锻炼。典型的有氧锻炼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健美操、跳舞和划船等---包括轻度热身3~5min;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20~30min;放松---5min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③增加体力活动应循序渐进
④运动强度要适当。
--常用的运动强度两种 :
低运动量---3~4次/周,20~30min/次持续耐力训练;
中等运动训练,3次/周,40~60min/次。一般是脉搏达到年龄段的60%。心血管病危险小的达到75%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⑤注意运动时的不良反应
一般认为锻炼时的轻微呼吸急促在休息4min内明显减轻为正常,否则为运动过量。
---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
---10%取决于社会条件,
---8%取决于医疗条件,
---7%取决于自然环境,
---而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
----可见生活习惯的重要----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