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本病发作时,局部呈浅黄色,发作时溃疡的周边常有红晕,一般溃疡的直径在0.5厘米以内,常同时数个、很痛,即,“红、黄、凹、痛”:溃疡周边会肿红,溃疡本身为黄色,溃疡形状是凹陷,溃疡之处会很痛。
口腔溃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中西医对此病的认识也有不同。
西医认为此病主要是:
1、免疫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亢进,也可能表现为免疫功能的缺陷,一般以后者为多见;有临床及免疫研究认为,某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可能是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
2、精神因素肯定与口腔溃疡有密切关系:统计学上可以看出,由于现代人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已经使口腔溃疡患者成为一种因生活形态导致的“文明病”,临床观察也发现,口腔患者有许多就是再过度精神疲劳后发病的,事实上,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精神不佳等,都可以导致到人体内环境失衡,也会激活在体内的病毒,从而导致溃疡更多地发生。
3、神经内分泌失调可能与之也有关联,临床上常常看到女性在月经期间易出现口腔溃疡。
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也可导致口腔溃疡,研究发现,缺锌、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等都会造成口腔溃疡。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是:
1、湿热
(1)脾胃湿热: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厌食,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皮肤瘙痒,舌红苔黄脉濡数。
(2)肝胆湿热: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疼,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虚热
阴阳气血虚亏:临床表现为劳累后手足心发热,下午或傍晚有低热, 两颧潮红,情绪急躁等。
3、寒热错杂: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口舌生疮,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等。
无论中西医理论怎样认识口腔溃疡,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内热、体质虚弱,因此,治疗口腔溃疡千万不能“一方统治”,要根据个人情况辩证求治。目前,西医对此病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但作为辅助治疗快速的缓解痛苦疗效尚可。对于复发性、难治性口腔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