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极其家属常问我一个问题,这种病会遗传吗?我想这不是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能够说明白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近几年来对肿瘤流行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享。
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一些肿瘤的发生与种族相关,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显着差异。如在新加破的中国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鼻咽癌发病率的比例为13.3:3:0.4.移居到美国的华人鼻咽癌的发病率也比美国白人高34倍。其它一些肿瘤类似情况。如黑人很少患Ewing骨瘤、睾丸癌、皮肤癌;日本妇女患乳腺癌比白人少,但松果体瘤却比其它民族多10余倍。种族差异主要是遗传差异,这也证明肿瘤发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2、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a癌家族 癌家族(cancer family)是指一个家系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约20%),发病年龄较早,通常按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以及某些肿瘤(如腺癌)发病率很高等。Lynch将上述特点归纳为“癌家族综合征”。曾经报告过一个癌家族(G家族),经地70多年(1895年开始)间的五次调查,有些支系已传至第七代,在842名后裔中共发现95名癌患者,其中患结肠腺癌(48人)和子宫内膜腺癌(18人)者占多数。这95人中有13人肿瘤为多发性,19人癌发生于40岁之前;95名患者中72人有双亲之一患癌,男性与女性各47和48人,接近1:1,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家族性癌 家族性癌(familial carcinoma)是指一个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类型的肿瘤,例如,12%-25%的结肠癌患者有肠癌家族史。许多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肠癌、胃癌等)通常是散发的,但一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此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通常高于一般人群3-4倍。这类癌的遗传方式虽然还不很清楚,但表明一些肿瘤家族聚集现象,或家族成员对这些肿瘤的易感性增高。
3、一些遗传性肿瘤,目前已经明确肿瘤是由遗传而来的肿瘤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结肠息肉综合症等20余种。这些肿瘤是因为有确定的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缺失造成的,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基因整合或敲除模拟出这种肿瘤的动物模型。
上述调查和研究实际上说明了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等同于肿瘤就是一种遗传病,会百分之百的遗传给后代。遗传性肿瘤虽然是一种较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但在整个肿瘤的发病当中它的比例仅占1%左右,绝大多数肿瘤病历是环境和个体遗传易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证实,多数肿瘤的致病因素是环境因素占80%以上。包括物理(如辐射)、化学(如苯丙比、烟草)及生物(如病毒、细菌、毒素)因素。但是在接触致癌物质的个体中,也只是少数人患病――个体的易感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机体对各种慢性损伤的抗争能力是有明显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的遗传物质基础是基因中的有单核苷酸点突变造成了个体对环境致癌物的代谢、排除、对DNA损伤的修复、及对异己细胞的及时发现、杀伤、排除,因而决定了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此时,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对疾病的易感倾向。
由于癌变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因此易感性也同样是多层面的,一个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每一步进展遇到相应的抵抗与修复,一个细胞最终能变成癌细胞,必定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机体有许多次的机会使一个癌变的细胞“夭折”,关键取决于那些相关基因有效功能的发挥。如果某个体从父母双方继承了多个不利的易感基因,那么他(她)患癌的可能性会比别人高出许多。此时由于每个基因在癌变易感中的作用均是微效的,易感性遗传往往还具备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轻微的家族聚集倾向。
根据肿瘤的遗传方式将所涉及的基因分为三个方面:遗传行肿瘤中发现的致病基因;监视、阻止细胞多步骤癌变的肿瘤易感基因,以及可以直接造成细胞增殖分化紊乱的癌基因、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在应用中不外乎三个目的:(一) 对有肿瘤家族史的个体进行携带者的检测,早期发现阳性个体,预防性治疗,随访监控,甚至指导优生;目前已有20余个家族行肿瘤致病基因被克隆并研究了基因改变的形式和规律。当对家族性肿瘤的一个发病者的DNA检测确实发现了这个基因的异常,就可以以它为该家族的遗传标志对家族的未发病个体进行检测。这项检测在总体上能给患者带来益处,如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治疗,甚至可以预防性的治疗。例如对与BRCA1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在国外检测试剂盒已广泛应用。有些病人在却认为携带者时会自愿选择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因而完全避免了乳腺癌风险。
(二)利用肿瘤易感基因筛查人群的高危个体。由于绝大多数肿瘤并非是家族性的,而是环境与易感素质共同决定的,易感基因筛查的人群覆盖面将更大,对疾病的预防的意义也很重要。对高危个体,预防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因为他们虽然继承了不利的基因,在健康的环境下,他们并不会像遗传性家族成员那样“自发”的患病,利用易感基因检测预报高危人群将有力地推动二级预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比例。
(三)肿瘤基因的辅助诊断 发生在肿瘤细胞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改变是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本身的遗传标志为临床应用服务的。当一个肿瘤被病理确诊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解它的多种基因改变,将有助于预后,预测转移,指导个体化治疗甚至基因治疗。目前能较好地辅助诊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基因有 erbB-2 P53 CD44等。
虽然科学家已发现和克隆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但真正用于临床的只是极少数,多数均处于研究状态。但并没有妨碍人们即使地应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癌症的预防、诊断、治疗。
总之,通俗的讲,肿瘤是在一定遗传易感性基础之上,由环境因素参与的多因素多阶段的发展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80%-90%的肿瘤为环境因素所致,因此目前,即使未能做到通过肿瘤易感基因筛查出高危人群,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一部分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