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股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2、目前静脉曲张的国内现状?
我国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在城市已占总人口的5%左右,农村在20%左右。基于如此高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血管外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各地血管外科门诊或病房的首要病种,治疗办法也不断增多,除了传统的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硬化剂注射,激光闭锁,腔镜手术等。
我国各地血管外科近年来对上述技术都有采用,在治疗静脉曲张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不过综观全局,国内在治疗静脉曲张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术式的选择问题。有不少医疗机构在选择术式上依赖于该机构所拥有的设备,而不是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或者是采取单一的手术方式。第二,忽视并发症的防治。静脉曲张严格意义来讲,它是许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静脉曲张本身除了影像美观上的改变以外,本身对身体并无大碍,但是静脉曲张长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溃疡、水肿等,才是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因素,所以治疗静脉曲张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这些并发症。 第三,夸大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经临床验证有效的只有、脉之灵、爱脉朗 羟苯磺酸钙。很多宣传的中药以外用药膏等效果都不确切,或治疗作用被夸大。即便是上述三种药物,在临床实际使用中也只能作为辅助用药,不能替代手术。
3、静脉曲张的高位人群:
(1)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长期站立,静脉回流不畅.
(2)从事水产养殖或捕捞作业的人:下肢静脉易受凉,血管收缩,静脉回流不畅
(3)孕妇: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下肢静脉回流不畅.
(4)肥胖者:腹压增高,下肢静脉回流不畅.
4、静脉曲张的预防:
1、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套,使浅静脉处于被压迫状态。
2、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3、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力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5、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早期,症状较轻,不愿手术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1、口服药物:脉之灵、爱脉朗 羟苯磺酸钙
2、穿弹力袜:对下肢静脉加压,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防止病情进展.
3、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其原理是利用数个独立的气袋,按照从下至上的循序逐次充气对下肢加压,促使大部分静脉血或淋巴液向深静脉回流。适用于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静脉性溃疡、淋巴水肿。重度静脉曲张患者首选的保守治疗方法。
4、注射硬化剂:局部注射硬化剂使曲张静脉硬化闭塞.
(2)手术治疗: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静脉曲张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方法也不断创新和改进,静脉曲张类型很多,病情复杂,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很多情况下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传统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作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经典手术,延续至今。该术式包括在大隐静脉汇入静脉处结扎大隐静脉主干,结扎旋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五大分支,下段曲张的大隐静脉行剥脱术,穿通支脉可行静脉结扎术。
2、缝扎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包括曲张成团的静脉)静脉隔皮缝扎的一种方法。
3、点式剥脱术:首先于大隐静脉与股静脉交接点结扎大隐静脉及所有属支,剥除大腿的主干,而对下面的曲张病变静脉采用分点切除的方法。
4、瓣膜成形术
原理是:大隐静脉环缩套叠形成倒漏斗状,股静脉血液倒流灌充大静脉套叠层之间,使层窦,窦层外壁(大隐静脉外壁)血管扩张,套内壁受血液倒流的充压撮合,倒漏斗瓣关闭,阻挡股静脉血液倒流。
5、硬化剂注射此法是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如5 %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液等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无菌性炎变性,细胞因酶代谢紊乱,营养障碍而皱缩,最终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静脉纤维性闭塞,达到曲张静脉萎缩的目的。
6、电凝法
电凝法是利用电凝使曲张静脉内膜受到破坏,辅助局部压迫使管闭死,进而形成血栓栓塞及纤维化使管腔闭塞,达到消除静脉曲张的目的。
7、激光疗法:治疗原理类同于电凝,利用激光破坏曲张静脉的内膜,辅局部压迫使管腔闭死,达到治疗效果。
8、腔镜治疗:对于交通支较多的,下肢脂质硬化较重的,可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
9、介入治疗:对于髂静脉狭窄,精索静脉返流等引起的静脉曲张,应行介入治疗,解除原发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