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综合征,即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由于静脉血栓后瓣膜损伤,静脉高压,静脉血通过交通支向浅静脉逆流,浅静脉曲张,皮下瘀血,形成溃疡,不易治愈。
1、病因病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经2-4个月吸收和机化,再经过相当长时间之后,机化再通或者成为纤维性芯子。这个结局决定于栓塞的部位以及栓塞的程度。在下肢血栓位于腹股沟韧带近心端,则再通的机会极少,即血栓位于髂-股静脉,绝大多数不能再通。血栓位于股N静脉,再通率达到95%,股浅静脉的通畅率达到50%。目前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分为3型。
Ⅰ型(腹股沟韧带远段型):即原发血栓在小腿肌肉内静脉丛,或起源于N静脉或股静脉的血栓滋长和繁衍,扩展范围不超过腹股沟韧带,这些血栓可以再通、再管化,其后的病变是瓣膜的破坏和踝交通支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液通过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逆流到浅静脉,下肢静脉高压,迫使血流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局部肿胀。血浆蛋白和红细胞亦可向外渗入组织间隙,引起轻度炎症反应,红细胞崩解后,棕色色素沉着,长期后出现“郁滞性皮炎”和溃疡,溃疡顽固存在不愈合,肢体肿胀越来越重。
Ⅱ型(腹股沟韧带近段型):即腔静脉到腹股沟韧带内一段静脉血栓形成。这段血栓极少再通,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下肢血液回流障碍。由于血栓不向远段扩展漫延,所以N-股静脉瓣膜和踝交通支瓣膜功能未受破坏。也就是说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依然完好,运动时能迫使深静脉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向心回流。常见腹股沟韧带内侧静脉怒张,耻骨联合上阴阜静脉怒张,还可以通过子宫、子宫旁和卵巢静脉返回下腔静脉,所以这一类型妇女的症状比男人轻。多走路或登山时感到下肢i痛、肿胀,平卧后则减退,色素沉着轻,形成溃疡的时间比较缓慢。
Ⅲ型(混合型):即血栓累及整个下肢,从髂静脉到股静脉、N静脉、小腿肌肉内静脉丛和交通支,均为血栓形成。血栓可能从小腿肌肉内静脉顺行滋长,也可能为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逆行扩展而累及远段静脉,包括交通支在内,患有这种病的人,都有广泛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病情比较重,血栓位于远心端,往往再通,但瓣膜受损,位于近心端,不易再通,阻碍静脉回流,因而它兼有上述二者症状,如瘀积性皮炎、溃疡、浅静脉曲张、跛行体征、肢体肿胀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热下迫,瘀血滞凝经络所致。或因担负重物,经久站立,气血运行不畅。或外伤、手术后,妇女分娩后长期卧床休息,血液缓慢、瘀滞,损伤经络而成。
2、临床表现与体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所引起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运动时浅静脉高压。运动时正常踝部浅静脉压力0-4kPa(0-30mmHg)。原发性浅静脉曲张静脉压6.0-8.0kPa(45-60mmHg),腹股沟韧带远心端,股N静脉栓塞后踝部静脉压10.0-12.0kPa(75-90mmHg),腹股沟韧带近心段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踝部静脉压13.3kPa(100mmHg)。其临床表现也不一致。
如果病变属于腹股沟韧带远段型,主要表现下肢小腿肿胀,小腿中下1/3最为明显,色素沉着及溃疡,以踝关节为主。膝以上大腿往往正常,不肿胀。腹股沟韧带近心端或混合型,临床表现整个腿部肿胀,既往发病时,腹股沟韧带部疼痛或压痛。全身有发热。病变后期常有局部营养性溃疡。
本病三种类型临床表现分别为:
⑴Ⅰ型(腹股沟韧带远段型):病变部位位于深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倒流静脉静体压为10.0-12.0kPa(75-90mmHg),肿胀发于小腿中下1/3,内、外踝郁滞性皮炎比较明显,下肢浅静脉怒张,跛行体征轻。
⑵Ⅱ型(腹股沟韧带近段型):病变部位位于髂股静脉流出道梗阻,回流受阻静脉压13.3kPa(100mmHg),肿胀以整个下肢为主,大腿比小腿明显,郁滞性皮炎比较轻,出现时间比较晚,平卧休息能减轻,大腿内侧、会阴部、髂外部浅表静脉曲张,跛行体征轻。
⑶Ⅲ型(混合型):病变部位位于深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合并髂股静脉流出道梗阻,倒流及回流受阻静脉静体压13.3kPa(100mmHg),整个肢体均肿胀,郁滞性皮炎比较重,范围大,溃疡重,且不易愈合,静脉静脉曲张出现晚,跛行体征重。
3、辅助检查:
⑴静脉造影:静脉造影在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回流障碍以及静脉梗阻等疾患中,最有价值。在顺行性静脉造影中,如果是股-N静脉栓塞后,在造影中显示不好,边缘不整齐,瓣膜缺损,造影剂经过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逆流到浅静脉,在造影中浅静脉显影较早,小腿深静脉交通支扩张,排空迟缓。逆行股静脉造影,造影剂直接逆流到膝上股静脉的任何一段。髂股静脉梗阻疾患,使用单一的顺行静脉造影不易显示,需要联合采用顺行和髂嵴的骨髓造影,可以显示髂股静脉阻塞的近远端平面,还可以见到阻塞的远段深部、粗大的侧支以及盆腔内静脉代偿情况。
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检查可以直观观察管腔大小、粗细、管壁光滑程度及阻塞情况。体积描记器在股总静脉部分性阻塞时不能显示正常波形,也不能随呼吸改变,也无周期性变化。
4、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重点在于分清寒、热、虚、实。寒者喜暖怕凉,踝部喜用棉布包裹,或喜用热水熏洗。热者郁滞部位红、肿、热,触之更痛,甚则,全身发热。虚者,病久,神倦肢懒,乏力自汗,动则心慌,疮面苍白,肉芽水肿,疮口经久不愈。实者坚实,郁积部分,肿胀坚硬,皮肤光滑发亮,甚则掀红热痛,苔黄腻或有瘀斑,脓稠,肉芽坚实。
⑴湿热下注证:肢体肿胀明显,小腿部有郁滞性病变较重,郁滞部位并发感染,红、肿、热、痛,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速;治疗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选用三妙汤合八珍散加减:黄柏、牛膝、苍术、当归、双花、茯苓、木瓜、防己等;热重者加蒲公英、地丁。
⑵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严重,瘀滞症重,且有瘀积性皮炎,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舌质红绛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治疗宜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方药选用二妙汤、八珍汤、三仁汤加减:牛膝、苍术、木瓜、防己、茯苓、赤芍、薏苡仁、蔻仁米、藿香;湿重加车前子、猪苓、泽泻;瘀滞重者加王不留行、穿山甲、土元、大黄。
⑶脾肾阳虚证:患肢肿胀重,行走站立明显,晨起则轻,午后则重,时有畏寒不适,倦怠无力,纳少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治疗宜温阳健脾,方药选用温阳健脾汤加减: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薏仁、蔻仁米、泽泻、藿香、丁香等。
5、西医治疗:
⑴一般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瓣膜功能不全,无论哪种类型,都要抬高肢体适当休息,外裹弹性绷带或有压迫浅静脉的支物,另外酌情加服抗凝药物,以防继发血栓形成。
①适当休息,抬高肢体,并作屈伸活动,这是一个平常、有效、容易实行的办法。抬高肢体,高于心脏水平,每天至少4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平卧时最好将下肢,尤其患肢作屈伸运动,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下肢瘀滞的程度。长期进行此项运动,可以保全肢体,延缓或预防足靴区营养性改变的发生,甚至可以促进创面愈合。
②弹力绷带包扎或外用压迫作用的支持物,可以控制浅静脉高压,延长水肿出现时间,推迟足靴区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营养性改变,预防溃疡形成,对已形成溃疡,也是比较有的治疗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间歇性弹力绷带包扎法。
间歇性弹力绷带包扎法:患肢每日早晨起床时,用上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晚上卧床后拆除。绷带从足背包裹直到膝关节以下,压迫整个小腿和足部的浅静脉,压迫的强度以能压瘪浅静脉而又不致影响动脉供血和深静脉回流为标准;足靴区要稳妥而坚实的压迫,经常更新弹力绷带,以保持足够的弹力。
⑵手术治疗:可酌情选用交通支结扎术、转流术、静脉瓣膜段移植术以及溃疡清创换药术、植皮术等。
6、其他疗法:
如有溃疡形成,局部根据病情可选用中药、成药局部外用,可促进溃疡愈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