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其发病率西方国家统计15.2%-30%,国内统计18%。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隆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的无力和不适,在行走或后伸后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同时有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症状明显,治疗难度大。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首先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坐骨神经痛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广泛应国内也于1946年由方先之教授率先开展腰椎间盘切除术,随后该手术得到了较普遍开展。
60年代步入微创治疗时期,采用木瓜酶及胶元酶注射术来溶解髓核;70年代日本发展的经皮钳夹髓核摘除术、80年代美国的切吸及激光消融术等使微创治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90年代中期在意大利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臭氧(O2~O3混合气体)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术,较传统方法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在欧洲得到普遍认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率先采用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后微创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学主席)首创椎间孔镜YESS技术
;2002年德国Hoogland教授(欧洲微创学前任主席)在YESS技术基础上提出THESSYS技术,使椎间孔镜技术走向成熟;椎间孔镜技术使得微创介入步入“可视化”阶段,从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彻底性,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坏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几率。
研究表明,在椎间孔镜下处理突出的髓核及增生的关节突难度较大,而一旦掌握该技术操作要点,可以充分利用骨钻磨削关节突,并且在镜下通过骨刀、骨凿进一步处理增生内聚的关节突,从而达到一侧椎间孔、椎管充分减压的目的。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期短。实践证明该技术值得进一步观察及推广。
椎间孔镜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微创、安全、住院周期短;
2、适应症较开放手术广泛,使得一些原来不能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治疗;
3、术中可扩大椎间孔增大椎管容积,能即刻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远期效果;
4、镜下直接观察神经根受压情况,并能松解神经根粘连,彻底减压;5、镜下实时监控出血及渗血情况,立即处理,避免椎管内血肿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