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体,调肝用,是基于中医对肝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思路、治疗方法。肝病从炎症到硬化的进展过程,中医认为是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气及血的过程。肝体受损失养,肝用紊乱失调,为主要的病机环节,临床表现出情志不舒,消化不好,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种种病症。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体,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肝赖血以养。肝对血液具有贮存和调节作用,“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肝病时,邪结于肝,肝体失养(肝属木,没有土壤和雨水滋润则树木容易枯涸),肝用失调,肝络瘀阻。肝体失养则两胁隐痛,倦怠乏力;肝络瘀阻则肝脾肿大,肝体变硬;肝贮存调节血液功能失常则齿鼻出血重则吐血黑便。
中医肝的疏泄功能主要指肝的疏而不郁,,散而不滞的条达舒展之性,主要包括:
1、调节气机、调节气血:气机的升降出入运行由肝主宰,使得气机以顺,气血以和,“气血通调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也”,气机及气血失调紊乱后果严重,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不通则痛”,在病人表现出气郁、气逆,气滞血瘀证象。
2、调节精神情志:肝用失调则情志不舒,心情不畅,情志变化与肝疏泄功能互为影响,肝气抑郁则情绪低沉不乐,恐惧胆怯;肝气亢奋则情绪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变化也会伤肝,伤害脏腑气血,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喜伤心,惊恐伤肾。
3、调节脾胃升降运化:肝失疏泄可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嗳气,呕恶,腹胀,腹痛、腹泻。
4、调节机体津液水气输布转输:肝硬化失代偿的腹水、水肿即与之有关。
有形之体宜养,无形之用宜调,是中医治疗现代肝病的重要方法。虽然临床肝病证候复杂、病情多变,但“养肝体,调肝用”或“体用同调”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