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是逐渐被人们了解的疾病,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而这些患者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同时具有偏头痛病史。
1、关于VM的命名
由偏头痛诱发眩晕这一疾病实体的名称很多,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功能障碍疾患、偏头痛性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基底型偏头痛均曾使用过。
2 、VM的发病机制
目前,VM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一些学者提出几种假说:大脑皮层扩步抑制是解释偏头痛先兆的一种假说。推测一些神经递质的作用。遗传性、家族性;迷路动脉血管痉挛是VM发病的可能机制。
3 、临床特征
3.1 发病率
偏头痛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男性为4%~6%,女性为11%~17%,30~49岁女性甚至高达20%。V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1.5~5。在多数患者中,偏头痛出现于确诊VM之前。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有可能是VM的早期表现,6~12岁儿童的发病率约2.8%。绝经期女性发病时往往仅有眩晕而不表现出头痛情况。
3.2 VM临床表现
1)VM可出现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40%~70 %的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出现位置性眩晕(头位转到特定位置出现的眩晕),但多数能够自行走路,活动到特定姿势会诱发或加重眩晕。
2)视觉性眩晕是VM的另一主要特征,指身处移动变换的场景(商业区、电影院)、强光线变化中诱发产生的眩晕。同时伴发恶心和平衡失调。
3)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频度差别很大。眩晕的持续时间从数秒(约10%)和数分钟(30%) 到数小时(30%)和数天(30%) 不等。眩晕发作的频度很不规则,通常情况下,患者诉说的发作频度为每月到每年发作一次,有些女性可能在每次月经来潮前发作一次VM。
4)头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变换多样。眩晕发生往往在偏头痛发作期,但也可发生在偏头痛间期或前期。畏光、畏声、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是VM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这些对于诊断极为重要。一般患有VM的围绝经期女性仅表现为眩晕,而无偏头痛症状。
5)听力丧失及耳鸣并不是VM患者的主要症状,但在部分文献中亦有报道。
6)VM患者约65 %出现精神症状,而BPPV仅为22 %。在某些患者,精神情绪异常可导致头晕。
4、 辅助检查
目前尚无确诊VM的辅助检查,诊断主要依赖病史。脑核磁共振主要用来排除脑内梗死、出血、肿瘤等疾患。
5 、诊断标准
确定的VM:
1、至少为中重度发作性前庭症状(前庭系统症状若影响到但不妨碍日常生活,则程度为“中等”;若患者不能进行日常生活,则程度为“严重”。)
2、根据2004年ISH的诊断标准,目前患有偏头痛或有既往史
3、在2次以上眩晕发作中出现以下一种偏头痛性症状:偏头痛性头痛、畏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4、排除其他病因
可能的VM
1、至少为中等程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2、具有下述一种症状:
(1)根据2004年ISH的诊断标准,目前患有偏头痛或有既往史
(2)前庭症状中具有偏头痛性症状
(3)超过半数以上的眩晕发作为偏头痛的诱发因素:食物、不规律的睡眠、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
(4)超过半数以上的眩晕发作对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效
3、相关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6 、防治措施
治疗,包括避免诱发因素、预防治疗和急性期治疗。另外,还应考虑物理治疗和心理学治疗。
6.1 药物治疗
预防性用药目标为将发作次数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以下。氟桂利嗪常用。 VM的急性期治疗可以尝试应用曲坦类和前庭抑制剂(例如异丙嗪、茶苯海拉明和氯苯甲嗪)。
6.2 非药物治疗
避免已知明确的诱因,规律睡眠和饮食,规律锻炼身体,可能会明显改善VM的症状。
总之,VM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支持发作性眩晕与偏头痛相关,并认为这种情况很普遍。临床特征多样化以及缺乏统一诊断标准已经阻碍了合理的研究和疗效观察等试验的开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