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属于反复发作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身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属“七情内伤”范畴,与肝的疏泄功能相关。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沛虬主任医师诊治偏头痛以疏肝解郁为纲,兼清火、化痰、活血,潜阳,同时运用言语开导、移情、情志相胜、暗示等中医心理治疗,使肝气调畅,气血平和,脉络舒缓,解痉止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案例一:
徐某,男,32岁,银行职员,2001年6月15日初诊。患者左侧颞部疼痛1年,初起发病时适值职务升迁不称心,后每于情绪波动时加剧,发作次数由稀至密。曾去某医院就诊,脑电图检查提示偶有棘波、阵发性慢波,其余多项理化检查无阳性指标,服用西药“那拉曲坦”对症治疗,虽得以暂时缓解,但感觉药后虚弱疲劳、头晕嗜睡恶心,所以不愿再次服用,头痛益甚。本次病发前工作较为紧张,现左颞部剧烈搏痛,活动后头痛加重,并伴有畏光畏声,头晕心烦;其时面露愁容,忧心忡忡,善太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寸口脉弦。审证系肝气郁结,上逆冲脑,头络不畅所致偏头痛。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开导觉悟。处方1: 柴胡6g,川芎、丹参、葛根各20g,当归、赤白芍各18g,佛手、牛膝各10g,元胡、钩藤各30g,全蝎、蜈蚣各3 g (研吞)。处方2: 言语开导、心理调摄。此类患者秉性多敏感固执,易紧张,追求完美,具“偏头痛性人格”。「1」张老据“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灵枢?师传》),耐心地与其分析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告之曰:“汝之病,病志意不遂。志意不遂,则病加也。良药之索者,乃静心畅怀而矣”。患者闻言渐悟,情绪趋稳定改善,依上方加减服用二月余,肝郁得舒,心烦意乱消失,头痛得除而愈。停药观察一年,未见复发。
案例二:
孙某某,女,28岁,小学教师,1999年9月3日初诊。患者于年前出现左侧颞角搏动性疼痛,以午后为重,病发前自觉眼前闪光十几分钟,同时伴恶心呕吐,至今已发病5次。就诊时观患者双眉紧锁,情绪烦躁。细问后得知,初次发病起于与同事矛盾后,又没有机会得到谅解,总感觉同事处处在跟她闹别扭。平时心烦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口苦口干,西医理化检查无殊并诊断为“偏头痛”,服用“麦角胺咖啡因”可暂时缓解,近日适值开学,工作纷繁,头痛更甚,痛连目眦,又逢月经先期,色赤量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审证属肝郁化火,扰动脑络所致偏头痛。治法:解郁泻火,凉血清脑,开导移情。处方1: 丹皮、山栀、柴胡、川芎、当归各10g,丹参、葛根各20g,决明子、石决明、元胡、钩藤各30g,全蝎、蜈蚣各3 g (研吞)。处方2: 开导移情。 张老遵《续名医类案》所言:“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先生鼓励患者尝试找机会与同事作坦率的交谈,互换角色看待对方,并根据她喜欢读书的爱好,推荐其多找一些古典哲理性的书籍阅读,移情易志。三剂后,头痛缓,月经净;继随证加减调治二月,月经恢复正常,头痛诸疾悉除。停药观察年余,未见复发。
案例三:
张某某,女,30岁,工人,2000年12月24日初诊。患者于三月前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一周与婆母矛盾后致头额疼痛,始右侧颞部,继而两侧额部及颞部均感锥钻状疼痛。自此后虑恋自身不适,弃育婴于不顾,辗转于各医院诊治,查无大碍,经省某医院诊断为“偏头痛”,予“尼莫地平”后可缓解些许。刻诊:诉头痛可因活动或摇动头颈部而加重,呕吐痰涎;其时观病者面色黯滞,面容忧伤,手心湿冷,然紧抱婴儿,拳拳之心窥见一斑。察舌边瘀点,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审证属肝郁气滞,痰瘀互阻,壅滞脑窍脉络所致偏头痛,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痰,情志相胜。处方1:柴胡6g,川芎、丹参、葛根各20g,茯苓、白术、姜半夏、天麻各10g、元胡、钩藤各30g,全蝎、蜈蚣各3 g (研吞)。处方2:情志相胜。张老谓《儒门事亲》设“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情志相胜之法,乃与之曰:“夫人之疾,固可愈。汝之女靓也,若失养其复难矣”。促使患者进入反省的境地,以哺育孩子的乐趣愉悦克制过分顾及自身疾病的情结,进而使她振作精神,配合治疗。服药期间,嘱其丈夫携妻女多去户外活动,心情开朗,重展笑颜。随证加减调理二月而愈。二年后随访,头痛未发,母女均健。
案例四:
陈某,女,48岁,会计,200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出现右侧额角时常头痛,平均每月发作1-2次,尤以情绪紧张或月经前为甚。同时伴见面部麻木,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甚至黑蒙或闪光,神经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右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增快,血管痉挛。西医诊断:偏头痛,已经多年诊治,头痛按月而发1-2次。近半年来,月经紊乱,先后无定期,但头痛仍发。时检血压134/84mmHg,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眼疾史。患者自认为病程缠绵,顽疾难医,失去信心。然观其就诊时左顾右盼,不住地向周围患者打听寻觅治疗之良方,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舌质略嫩红,舌苔薄少,脉弦细,审证属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搏击头络之偏头痛。治法:养血柔肝,平肝潜阳,鼓励暗示。处方1:当归、白芍、杞子、白菊花各15g,生熟地黄、石决明各30g、川芎、丹参、葛根各20g,元胡、钩藤、天麻各30g,全蝎、蜈蚣各3 g (研吞)。处方2:鼓励暗示。《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张师仿《素问?调经论》“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状,邪气散乱……”心理暗示之法。先生以坚定的神情和充满信心的口吻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同时有意识地让患者无意中看到若干痊愈患者的来信,并在处方遣药中着重解决患者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等一二个症状,使患者看到希望,坚定治疗信心。上方加减调理三月后,值月底做帐时工作紧张偶发头痛,但病痛程度及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轻,诸症悉减,面露喜色。
小结: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身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社会心理应激下的精神情绪因子是最主要的诱因。由于其常在疲劳、紧张、情绪激动、睡眠欠佳或月经期发病,属“七情内伤”范畴,与肝的疏泄功能相关。其长期反复发作,又促使患者产生心理状态不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导致“七情”进一步失衡,加重了肝郁证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肝主疏泄,喜条达,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足厥阴肝经属肝,络两颞,贯巅顶。张老认为偏头痛病机数端:或肝气郁结,气逆上犯于头,脑脉头络不畅;或郁而不泄,化火动风,扰动脑络;或气机不畅,湿浊中阻,聚而为痰,甚或气滞血瘀,久病入络,痰瘀互阻,壅滞脑窍脉络致头痛;更有气滞火郁,津液暗耗或思虑过度,髓海空虚,肾之精血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搏击脑络致偏头痛。
《内经》早就提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心理治疗思想。对于情志伤神致病,张师尤推崇隋.扬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所言:“先须以理清神明性,去喜怒忧思,然后以针药裨而助之”。近代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对偏头痛患者运用心身并治后情感障碍明显改善。
张老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参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偏头痛标准,诊治偏头痛以疏肝解郁为纲,兼清火、化痰、活血,潜阳,使肝气调畅,气血平和,脉络舒缓。处方遣药尤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全蝎配伍蜈蚣乃是先生常用之药对,取全蝎镇痉止痛伍蜈蚣加强熄风解痉则止痛效更佳。并同时予以言语开导、移情、情志相胜、暗示等中医心理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