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来,在各国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关于癌症的奥秘已经逐步被揭示出来,正确的认识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只不过这种认识要替代过去错误的认识并被广为接受尚有待时日。
基于2006年起全球尤其是美国癌症死亡总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也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国内也有资深的肿瘤内科权威孙燕院士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类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这一令人鼓舞的消息让我们明白癌症是可控可愈的,“癌症≠死亡”,那“慢性病”代表什么呢?意味着发生缓慢,痊愈也慢。因此,我们认为这是对于癌症的根本观念的变革。20多年以前,人们就讨论过到底要把癌症分到哪一类疾病里面去,那时候专家们倾向于最好把癌症单分成一类病。可是,经过20多年的研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正式公布癌症是一类慢性疾病。怎么理解WHO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病?这是否意味着临床医生在治则上有所变化?
第一,癌症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形象地说,我们所看到的癌症问题只是冰山的一角,下边还有很大的一块。如比喻为一场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最后一幕,已是尾声,没有看到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既然已经认识到癌症的发生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应该重视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定癌症是慢性病,就是要将临床工作重点往前移。事实上,大家都有共识:癌症防治必须前移才能出成果。因为在30年前,这些致癌的影响因素就已存在,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预防,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完全阻断。如果不前移,让癌症发展到了晚期,就只能是看到最糟糕的后果了:患者痛苦,医生辛苦,也让大家觉得癌症是很不好治的病。
第二,就是想办法把临床已发展形成的癌症变成慢性病,让癌症的进展速度缓慢下来。让癌症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得到控制,甚至让患者能与癌症和平共处很多年。目前,我们有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很好地带癌生存。
将癌症定义为慢性病,从理念上讲是积极、主动的,为人们的防治预留了很多余地。也充分强调了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及其突出意义。针对癌症的策略已经由“寻找进而破坏”转为“锁定并且控制”,并且制定了到2015年的奋斗目标:“消除痛苦,减少死亡”。换句话说,人们不再拘泥于“消灭”癌细胞,不再拳拳于“根治”癌症,而是主张换一种思路,以较为温和的、无毒的、少创伤的方式方法减缓癌细胞的增长速度,或缩小其体积。与此同时,更努力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