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集团公司一名员工,因为耳鸣、头痛辗转多家医院反复治疗无效,发展为眼球突出,集团公司总医院北院区介入科,建议其查CTA(颈脑血管成像)后,诊断其换了一种少见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为其联系好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科,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目前该患者已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人体内唯一的一处动脉通过静脉的结构即是海绵窦,又因为高发几率的颅脑外伤,故海绵窦区极易发生动静脉瘘,其中TCCF占70%以上。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获得成功,随着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30多年来栓塞技术的不断完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治疗CCF的首选方法。
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发病机理类似的疾病还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为颅内外供血动脉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其也多以耳鸣,头痛为首发症状,影响到海绵窦的也可以有突眼症状。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进展为该病提供了解剖学治愈的可能性,介入血管内栓塞成为上述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要在介入科透视下,通过静脉或动脉入路,将特制的微导管送至瘘口处,在通过微导管置入球囊、弹簧圈、生物胶等栓塞物,闭塞瘘口或栓塞供血动脉主干,使疾病得到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