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做到化疗方案个体化,最大限度提高化疗的效果,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解放军304医院肿瘤科开展了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加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和药敏试验指导下的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化疗的盲目性。
1、化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残疾和早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35~59岁年龄组中,恶性肿瘤居死因第一位。资料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例数为200万,死亡约150万,并以3%的速度递增且呈年轻化趋势,居各类疾病中死亡率之最。
目前世界对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在恶性肿瘤治疗的诸多手段中,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方法,较之其他方法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杀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的发展,化疗已经不再是单纯起姑息性治疗作用的手段,正在从姑息向根治过渡。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使用适当,化疗在部分肿瘤(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等)中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经辅助化疗后可能治愈的肿瘤有乳腺癌、成骨肉瘤、大肠癌、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及肾母细胞瘤等。化疗在部分晚期肿瘤中起姑息性治疗作用,如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症状和减少痛苦,如胃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肾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2、影响化疗疗效发挥的因素
尽管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常见因素,也是困扰肿瘤治疗的关键性难题。耐药问题是极为普遍的临床问题,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因肿瘤死亡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影响。
肿瘤细胞耐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两大类。目前临床上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国际肿瘤临床试验的循证研究结果,得知不同的化疗药物对不同肿瘤的治疗敏感性不同,即每一种肿瘤有相应有效的化疗药物敏感谱,从而选择疗效最高的化疗单药或多种药物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但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经循证研究公认为对某种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有的患者却毫无效果。如阿霉素对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药物,但仍有50%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对这种药不敏感。又如健择,对非小细胞肺癌公认的疗效明显,但也有60%以上的病人疗效并不明显。
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肿瘤是一个异质性、多形态、分化程度不等的细胞群体。肿瘤对各种化疗药物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不同的肿瘤类型或同一类型的不同病人,甚至同一病人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对化疗的敏感性并不完全相同,治疗效果差别也很大。至今还没有一种化疗药物或几种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对某一种肿瘤 100%有效。为此,建立一种像细菌敏感试验一样,通过相对可靠的敏感试验方法,对不同的病人准确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并确定其剂量,真正实现临床的个体化用药。
3、药敏指导下个体化化疗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正在不断寻找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目前已创立体内和体外两大系列、10多种药敏试验方法。其中,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是迄今为止最为理想的药敏试验方法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对直接从患者体内获取的新鲜肿瘤组织进行培养――由于肿瘤细胞刚刚离体,其生物学性状尚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较真实地反映整个肿瘤细胞群体的特性及不同供体的个体差异,能够比较确切地代表体内状态。
近年来,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应用该方法,并配合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或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了多种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对该方法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较高的临床符合率,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仅在2003年,国外就有多项相关研究,如: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药敏法指导59例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化疗,结果与按经验选用的化疗方案的疗效相比,其有效率增加了两倍,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1倍;用四唑盐比色法指导45例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化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药敏试验阳性的30例患者中,有26例有效,而在药敏试验耐药的15例患者中,有14例病情进展或死亡。此外,国外还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检测31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对8种化疗单药或不同的化疗组合方案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提示,肿瘤对treosulfan+健择的敏感性达76%,耐药的比例是10%;对健择+顺铂的敏感性达55%,耐药的比例是21%。这表明,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可被用于指导恶性黑色素瘤的个体化化疗药物的选择。国外大量临床实验结果证实,该技术在实体瘤的体外实验结果和体内药物治疗效果上的一致性高于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