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患癌初期,心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焦虑、愤怒、抑郁、绝望、多疑、适应障碍等,这些特点的出现因人而异,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状态等因素有关,所有特点不一定全部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调整起来也要有针对性,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男性的承受能力不及女性,文化程度越高、疑心越重、往往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反复的了解病情、上网、查医学书、多家医院求证,综合起来可能是各说不一拿不定主意)想得太多对治疗不利。相反,我见到一个智力有些障碍的晚期病人,家属每天哄着把病给治愈啦,要知道这个肿瘤的晚期治愈率并不高(没有心理因素干扰),佐证心理因素是影响疗效的。
患了肿瘤而心理无变化的只有精神障碍者可以做到,但要从这种慌乱中尽快理出头绪,缩短患病初期的心理特点周期,调适自己情绪变得理智、配合家属和医生选出最佳治疗方案是上策。要相信科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过程。得了病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绝不可取,找到有经验的医生与家属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病人的积极态度对战胜疾病尤为重要。
现在对待肿瘤的态度社会上有个误区,刚查出肿瘤后家属对病人极力隐瞒病情,担心病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拒绝治疗、想不开发生不测・・・・・・这是完全错误的,临床工作经验证明:能够战胜疾病、康复的病人大部分是了解自己病情的,试想不知道得了啥病如何去面对组织器官的切除术、放疗化疗的全身及局部反应
。家属之间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交流,给病人增加心理负担,抵触情绪加剧,对治疗康复不利。
成功的治疗病例是把病情如实告诉病人,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知情后与家属、医护人员交流起来更顺畅,“保护性医疗”并不适于大多数肿瘤病人,采取公开性治疗是多数患者能够接受的,加速从焦虑、愤怒、抑郁、绝望情绪中解脱出来,代之以接受、承认、尽快转化为“奋斗型”让病人由消极被动的接受治疗变为积极的主动参与治疗,实践证明:公开性治疗更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心理专家把患肿瘤后情绪归纳为:不信型、无望型、淡然接受型、奋斗型四种,所有病人无一例外要经过这个过程,将不信和无望的过程缩短、越短越好,尽快去淡然接受,逐渐转化为奋斗型,去战胜疾病,走向康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