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也会累及髋、膝、踝、胸肋关节等。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常见症状为腰背部僵硬或疼痛,胸痛,足跟疼痛,夜间重,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以可以发生脊柱强直、畸形甚至严重功能障碍。。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型:其一为中轴型,如上面所讲;还有一型叫外周型,以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炎症为主。附着点炎(肌肉或肌腱与骨的连接点)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附着点的炎症引起疼痛,附着点的炎症引起骨质破坏、骨赘形成、关节之间的骨连接而出现强直。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与HLA-B27有很强的相关性,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HLA-B27是个基因,终生不变,正常人群中有5%的阳性率,也就是说大多数HLA-B27阳性只是有这个基因而不一定患强直性脊柱炎,相反,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阴性。
2、怎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标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防止脊柱、髋、膝、踝等关节强直畸形。由于晚期患者病情难以逆转,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主要有:①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有消炎止痛作用,有不同程度抑制骨赘、骨桥形成,从而抑制和延缓关节强直作用。②糖皮质激素,不主张常规使用。③长效慢性抗风湿药,用于控制病情发展,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沙利度胺和雷公藤多苷等。④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为近年来开发和应用的生物制剂,已成为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有的有力手段之一,大大改善了该病预后。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对长效慢性抗风湿药效果差,主张应用生物制剂治疗,附着点炎引起的足跟疼痛、胸口疼痛对以柳氮磺胺吡啶为代表的长效慢性抗风湿药无效,有效的药物是非甾体、激素和生物制剂。单纯以膝、踝、髋关节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外周型,对慢性长效抗风湿药有效,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病情稳定后3~6个月可以考虑停药,复发时再次治疗。
3、强直性脊柱炎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不能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故长期使用弊大于利,特别不能中至大剂量长期使用。下列情况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炎症反应、减轻病情:(1)对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过敏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短期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对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患者,可局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全身给药,全身给药以中小剂量为宜,待长效慢性抗风湿药物起效后逐渐减量至停用。(3)合并关节外损害,如虹膜睫状体炎、肺部受累时,需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