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疝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许多人只是一知半解。“疝气”是一种俗称,里面并不是所谓的气体,医学名称为“疝”,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从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从自己原本的地方突入到别的地方去。
一、概述
疝,最多发生于腹部,包括腹外伤和腹内疝,根据位置、解剖结构不同又分类成不同疝,包括: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半月线疝、闭孔疝、腰疝、网膜孔疝等。腹外疝多见,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串气”,即一侧或两侧腹股沟区出现包块,用力或咳嗽时出现,平卧休息时又消失,疝内容物(即包块里面)多为小肠或大网膜。
有些人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也就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腹壁薄弱的地方突出至体表,根据临床特点,分为:
1、易复性疝,也就是疝块出来容易,回去也容易;
2、难复性疝,疝块突出后,不能完全回到腹腔;
3、嵌顿性疝,疝块出来后无法回去,造成里面的内容物(多是小肠、大网膜)被嵌顿,如不能及时用手法还回去,需紧急手术治疗,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会造成被卡住的小肠缺血、坏死;
4、绞窄性疝,也就是卡的时间太长已造成里面的内容物如小肠、大网膜等,缺血、坏死,需紧急手术,切除坏死的组织,所以一旦发现“疝气”出来后无法还纳,伴有疼痛,需及时就医。
二、治疗原则
1、腹股沟斜疝、直疝,即腹股沟区出现的包块。
(1)非手术治疗:1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因为随着身体的增长,腹肌会逐渐增强,有自愈的可能,可以用棉织物束带捆绑压迫防止疝块突出。注意避免咳嗽、哭闹等,一旦出现上面所说的嵌顿的情况,需及时还纳,及时就医,如无法还纳或出现绞窄,需紧急手术。成人疝,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前些年有些地方宣称不开刀、无痛苦、治疝气,即局部注射硬化剂,但效果大多不理想,且造成局部严重粘连增加日后手术难度及创伤。
(2)手术治疗: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前有多种手术方式,但容易复发。目前多被无张力疝修补所取代,应用一个生物材料――补片,修补缺损区域,就如同衣服破了打个补丁。这样减低了术后疼痛,且一般不会复发。
(3)费用:补片,因不同厂家、国产还是进口等价格不同,一般1000-2500价格不等。目前可复性腹股沟斜疝属于临床路径病种,也就是有统一的治疗规范,抗生素仅术前应用一次或者不用,仅手术当天适量补液,术后均无需输液。成人疝,一般县级医院总体费用大概4000-5000元,根据医院级别、发展水平不同有所不同。
2、股疝,大腿根部出现包块,通常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出现均应及早手术,且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
3、腹壁切口疝,腹部内容物通过以往的腹壁手术切口缺损突出体表形成。治疗:应手术治疗,避免逐渐加重。
4、脐疝,发生于肚脐部位的疝。婴儿通过发育,1-2年内常可自愈,因此不需要手术,除非出现嵌顿等。如过2岁以上,包块直径大于1.5cm,可考虑手术,5岁以上及成人应手术治疗。
5、其他相对少见的如白线疝、腰疝、闭孔疝、半月线疝等,有效的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