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有中药(汤剂、散剂)、针灸、耳穴、推拿等方法。
1.口服中药汤剂、颗粒剂和中成药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及脏腑辨证观点,历代中医学者多把本病归于“肝风”、“抽搐”、“慢惊风”、“S”、“筋惕肉”等范畴。抽动症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五脏功能阴阳不协调。各医家辨证论治的立论角度有所不同,以风痰立论者从肺论治,祛风除痰,消除病因;以阴虚立论者从肾论治,滋阴清热,标本兼顾;以肝风立论者从肝论治,平肝熄风,清火安神;肝木克土,虚实挟杂者则缓肝理脾,扶土抑木;以痰湿立论治者从脾论治,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从气血论治者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侧重面有所不同。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宏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阴阳学说,多将抽动症分为风邪犯肺证、肝亢风动证、痰热动风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阳亢证。
风邪犯肺证:宣肺解表,平肝熄风。采用熄风静宁汤(刘弼臣教授经验方)加减。
肝亢风动证:平肝泻火,熄风止痉。采用天麻钩藤饮或千金龙胆汤加减。
脾虚肝亢证:扶土抑木,熄风定痉。采用归脾汤合四逆散加减。脾虚痰湿者,抽动发作无常,喉中有痰,甚或秽语。治以健脾柔肝,行气化痰。十味温胆汤或六君子汤加减
阴虚阳亢证:养阴补肾,柔肝熄风。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2.针刺疗法
头针加传统针刺法。
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百会、内关、太冲、合谷、印堂等。
配穴:根据症状不同选取相应穴位。①频繁眨眼、皱眉者,配太阳、丝竹空、攒竹等;②皱鼻严重者,配迎香;③撅嘴、咧嘴者,配地仓、颊车;④异常发音、咽痒、喉中有痰者,配天突、廉泉、申脉等;⑤肢体抽动者,扭颈加颈夹脊;耸肩加肩k;⑥注意力不集中者加定神针等。
疗程:隔日1次,3个月1疗程。
3.耳穴贴压
主穴:皮质下,神门,心,肝,胆,肾,脾,脑干,耳尖,肝阳。
配穴:眨眼者,加眼;嗅鼻者,加内鼻、外鼻;清嗓者加咽喉;头面部抽动明显者,加口、面颊等。
疗程:左右耳交替,3天1次,3个月为1疗程。
4.推拿疗法
推脾土,揉脾土,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揉太冲、涌泉、足三里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