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丰富经验,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主要病因、病机关键、病位三个方面对小儿CVA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以供争鸣。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闫永彬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病因;病机关键;病位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隐性哮喘。本病国外报道较多,认为是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l]。中医尚未从“咳嗽”范畴中区别CVA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多属一家之言,究非公论。特别是对小儿CVA的病因病机论述,并没有反映出小儿特殊生理病理特点,故很难取得治疗上的突破。笔者长期从事儿科临床,现从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关键、病位等三个方面,谈谈对小儿CVA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主要病因:“伏风”与“暗瘀”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以但咳不喘为临床特点,1972年Glauser称这类疾病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认为其与典型哮喘发病机理相同[2]。中医没有与其完全相对应的病名,而是纳入“咳嗽”范畴中,但对于其主要病因的认识,认为与典型哮喘一样,即“膈有胶固之痰”。其实,CVA患儿多为干咳,舌脉也不支持痰浊内蕴之象,故笔者认为,其主要病因并非为“痰”,而是“伏风与暗瘀” [3]。
CVA患儿咳嗽突发突止,咳嗽较剧,且伴有咽喉及鼻道发痒、呛咳较甚、喷嚏时作等症状,与风邪之“风善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盛则挛急”及“风邪为患可致搔痒”等致病特点相类,亦如明・李挺《医学入门・咳嗽总论》云:“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竞而咳。”按照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方式,风邪为CVA的主要病因之一。但CVA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叶天士语),加之CVA咳嗽夜甚,与风邪入络、病属阴分有关。故笔者认为,此并非侵袭肺卫之表之“风”,而是内伏肺络之风,为与前者相别,称其为“伏风”。
导师彭勃教授创造性地提出治“暗瘀”说,把病因病机明显且脉证俱全者称为明瘀;把明显存在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却无证可辨或无特征性之证可辨的,处于病象隐潜或未充分暴露阶段的这种病潜状态下的瘀证称为暗瘀。并提出暗瘀的病因病机:(1)久病气虚,鼓动无力,暗瘀自生;(2)温病高热,热灼津液,血黏稠不畅,即成暗瘀;(3)过食厚味或脾虚失运,运化排泄不及,积滞内停,碍血畅行,内生暗瘀[4]。笔者据彭勃治“暗瘀”说认为,小儿CVA存在暗瘀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风邪袭肺,肺气上逆,咳久失治,肺脾两伤,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鼓动无力,暗瘀自生。其次,小儿“脾常不足”,脾虚失运,运化失司,积滞内停,气滞不行,血行不畅,即成暗瘀。最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小儿普遍嗜食肥甘,乱用营养保健品,加之小儿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和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运化排泄不及,积滞内停,碍血畅行,内生暗瘀。暗瘀阻滞络脉,与伏风相搏,肺失宣肃,气道挛急,咳嗽缠绵。所以,暗瘀为CVA的主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病理研究证实,CVA患儿肺血管内大量微栓堆积[5]。这从病理研究的角度证实了CVA患者肺部瘀血的确存在。
2病机关键:伏风暗瘀,搏结肺络
小儿的生理、病因和病理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小儿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感、伤食、先天因素居多。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器轻灵,易于康复。可见,小儿在病因、生理和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对于小儿疾病病机分析,只有充分着眼于小儿的这些特点,才能抓住小儿病机实质,从而取得治疗上的突破。小儿CVA病机也有其区别与成人的自身特点,即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和肝常有余,导致风邪外受,暗瘀内生,久则风邪伏络,终致伏风暗瘀搏结于肺络,肺脉挛急,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因风瘀深伏难祛,故病情缠绵。笔者将其简单概括为“有余不足、风瘀相搏”。
小儿“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小儿卫表尤弱,外邪每易由表入里。肺为华盖,主呼吸,外邪入侵,每首当其冲。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云:“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袭肺,治不得法,邪易留恋,风性走窜,加之小儿“肝常有余”,内风易动,同气相求,内外相引,则应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风邪入里,内伏络脉。风邪袭肺,咳久失治,肺脾两伤,正如《幼幼集成・咳嗽证治》云:“咳而久不止,并无他证,乃肺虚也。”《杂病源流犀烛》:“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加之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肺脾更虚,气虚则鼓动无力,不能为血之帅,暗瘀自生。另外,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嗜食肥甘,脾虚失运,运化失司,积滞内停,气滞不行,血行不畅,即成暗瘀。暗瘀阻滞络脉,与伏风相搏,肺失宣肃,气道挛急,咳嗽缠绵。
3病位:病在肺络,涉及四脏(腑)
由上可知,小儿CVA主要是风邪外袭,病久入络,与内生之暗瘀博结于络脉,故其病位在肺络(肺之络脉)。笔者认为,咳虽为肺病,但又涉及到肝脾(胃)大肠等脏腑,正如《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风邪入络与“肝常有余”、内风易动、同气相求密切相关,并且肝邪犯肺,易导致肺气上逆作咳,所谓“木叩金鸣”,所以CVA的发病与肝关系密切。小儿“脾常不足”,脾虚失运,运化失司,积滞内停,气滞(虚)不行,暗瘀内生,故CVA的发病与脾亦有密切关系。另外,胃大肠主降,肺与大肠相表里,且《内经》有“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以及“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的记载,说明肺、胃、大肠之间功能相佐、经络相连,验之临床,确有一荣俱荣、一伤俱伤的依存关系。明确小儿CVA病位,对进一步认识本病中医病因病机和辨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Reisman JJ,Ca.nny GJ, Levison H. The approach to chronic cough in childhood[J]. Ann Allergy,1988,6(1):163.
[2] Glarser FL. Variant asthma[J]. Ann Allergy,I972,30:457.
[3] 闫永彬.从“伏风暗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606-608.
[4] 闫永彬,刘学伟.彭勃治“暗瘀”说[J].中医杂志,2005,46(12):901.
[5] 陈可冀,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71,93,396.
作者简介:闫永彬(1969.1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