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研究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而人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一方面有作为生物体存在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有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属性,所以中医学理当介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可属于人文科学范畴,叫做“人学”亦不为过。“文化”是民族世界观的表述和记录方式,任何形式的记录和创造全都是构成民族文化的组分。中医学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界相互通应规律的中华民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表述方式,整部中医学都贯穿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思维方式,这门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人文学科,横跨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之上,正像哲学横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一样。中医学孕育于中国学术文化昌盛的春秋秦汉之际,并逐渐发展成熟至今,为全世界所独有。所以说,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中医学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从医学方面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闫永彬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转归方面存在着一些时间节律,当代称之为生物钟。早在《内经》中就体现出了年生物钟、月生物钟、周生物钟和日生物钟的概念。《伤寒论》的“七日自愈”之说就是对《内经》周生物钟认识的发展。《内经》中曾有以七日为疾病转归之关键点的论述,如《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伤寒论》的“七日自愈”是临床经验、文化和科学三方面综合的结论,七日见愈,把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与《易经》的“七日来复”说有关。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历史时期,有时以“七”为祥,有时素尚言“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七文化”。“七”汉魏时代以“七”为吉祥,《东方朔占经》和《岁时书》都以七日为“人日”,言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把灵辰大吉的正月初七定为“人日节”。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诗》名传千古,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一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古代还开展“七日登高”的健身活动。《汉书・律历志》,用七为三才四时之始来解释七的重要性,说:“七者,天地人四时之始也。”晚清经学大师俞樾在《文体通释叙》中说:“古人之词,少则曰一,多则曰九,半则曰五,小半曰三,大半曰七。”汉魏学者自谦,言能通晓大半,故书名篇名多用七,如枚乘《七发》、崔瑗《七厉》、曹植《七启》、王粲《七释》、桓麟《七说》等等。《伤寒论》著于素尚言“七”的时代,自愈之日的病情又与七日来复相合,便将“七日自愈”写进条文,这正是文化情愫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