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原则是首选手术切除,术后根据肿瘤风险级别,判断是否需要口服“格列卫”靶向药物预防复发。如果手术风险很高、创伤很大,也可以先口服靶向药物“格列卫”,肿瘤缩小后,再手术。所谓“准”胃肠间质瘤,也就是说,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对腹腔一些肿瘤初步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可以理解为“临床诊断”。当然,临床诊断代替不了病理诊断,最终诊断是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也需要根据病理诊断明确后才能对症下药。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王刚成
为啥说是“准”胃肠间质瘤呢?在没有病理诊断之前,医师根据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结构,判断为胃肠间质瘤。其实,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最后的病理诊断误差率比较小,通常非常接近。不是说医生是火眼金睛,而是因为胃肠间质瘤大部分比较容易判断。
虽然临床基本判断为胃肠间质瘤,但没有病理诊断,仍不能对症用药,必须有病理诊断,才有临床依据,也可说是“法律依据”。所以,用药前明确病理诊断势在必行,完全符合医疗程序。治疗前明确病理诊断无外乎穿刺或手术取活检两个手段。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大多医师选择穿刺取活检。
今天重点谈谈胃肠间质瘤治疗前的活检。
肿瘤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保证肿瘤的完整性。如果肿瘤破溃容易导致肿瘤播撒转移。胃肠间质瘤更是如此,国内外专家共识,如果胃肠间质瘤破溃等于IV期肿瘤播撒,所以,如何保证肿瘤不破裂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关键。
胃肠间质瘤从影像学上看,大部分是囊实性结构,有完整包膜。实际上,根据外科术中所见,胃肠间质瘤形态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1.肿瘤实性结构比较多,包膜比较厚,肿瘤比较光滑,包膜周围血管比较少。该类肿瘤相对比较硬,不容易破裂。2.肿瘤呈囊实结构,包膜比较薄,肿瘤包膜表面血管怒张。临床所见胃肠间质瘤多属该类肿瘤,很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囊内容物播撒。3.肿瘤无实性结构,有假性包膜。该类肿瘤很软,几乎难以拿到手中,触之即碎,该类也比较少。所以说,胃肠间质瘤大部分易碎、易出血。术中探查,多次碰到术前有穿刺的患者腹盆腔多有积血存在。积血来源于何处?很显然,来源于肿瘤,相当于肿瘤破裂播撒。
再次强调胃肠间质瘤服药治疗前需要有病理诊断,也就是说需要穿刺或取活检,完全符合治疗程序。穿刺容易出血,播撒转移,但还须穿刺,到底是穿刺还是不穿刺?
根据美国癌症治疗中心及国内专家共识,认为胃肠间质瘤穿刺需要在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才能取活检或穿刺。这句话本身有不同的理解,穿刺取活检的医师,有谁承认自己经验不丰富呢?
本人的意见,如果临床诊断为“准”胃肠间质瘤,对于内科医师,不要轻易穿刺,可以先联合外科医师会诊,能否完整切除。对于外科医师,如果临床诊断为“准”胃肠间质瘤,影像学上判断自己不能完整切除,不要轻易开刀取活检,可以转上级医院或邀请技术水平高的医师帮助手术。对于综合情况判断确实不能手术的患者,请业内人士认可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穿刺。毕竟,一旦肿瘤不完整,即使再手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况且对于囊实性,或富含血性组织的胃肠间质瘤,穿刺很容易穿不到实质性组织,得不到想要的病理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