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应用比较广泛,在现今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对抗放化疗毒副作用,恢复患者体质方面应用较多外,并且对有严重合并症及高龄、多程放化疗后或肿瘤进展致体质恶化不能耐受常规放化疗的患者,中医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在抗复发转移方面也被广泛应用。尤其生物靶向治疗理论及方法的出现,由于这种抗癌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方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一些肿瘤治疗学界人士认为,中医学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医药抗癌的总体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正确的思维如何转变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对现今中医药临床抗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总结评价,发扬长处,修正错误,借鉴癌症最新研究成果,创立新的中医药抗癌理论和临床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是中国肿瘤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杨峰
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现就中医药抗癌临床中几个问题提出,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一、辨证论治抗癌用药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的证是临床用药的依据。据证用药,有是证用是药。这种辨证论治抗癌治疗充分体现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不仅体现不同个体治疗不同,而且体现同一个体在不同状态、不同疾病阶段用药不同的特点。对绝大多数疾病来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辩证准确,药证相符,即可有效。
但对于癌症的治疗,却不尽人意。辨证论治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而对肿瘤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因而对疾病的进展影响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有关。仔细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三部分组成:1、与肿瘤发展直接相关症状。(1)肿瘤的压迫、阻塞引起的症状,如食管癌的吞咽梗阻,肺癌的气管阻塞,胆管、胃、肠道肿瘤的梗阻,前列腺癌、膀胱癌的尿道梗阻,脑瘤的压迫、转移癌的各种压迫、阻塞症状等。(2)肿瘤侵润、糜烂溃疡、坏死吸收引起的疼痛、发热、出血、穿孔等。2、与肿瘤进展间接相关症状。(1)营养障碍如消瘦、贫血、恶液质。(2)合并感染。(3)相关脏器组织功能障碍。3、与手术、放、化疗有关的症状。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脏器组织损伤等。患者的舌质、舌苔、脉象也由以上三种情况决定。肿瘤患者的证大都由以上症状辩证而来。针对这样的证治疗用药,患者虽可获一定益处,但终归是只抓住了枝节,未能抓住控制肿瘤细胞增殖这一根本。
解决抑制瘤细胞增殖不力这一缺陷,需要改造传统的辨证论治抗癌治疗方法,寻找具有调控癌细胞增殖的治则和方药,与传统的辨证论治相结合,使之具有标本兼治作用。过去,在中医学思维指导下,已有一些研究,如软坚散结、活血化淤、理气化痰、以毒攻毒等。从多年的中医药抗癌实践来看,抑瘤作用仍不理想。
作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研究发掘。一、融合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掘中医药抗癌用药依据和方法。如借鉴生物靶向治疗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调控细胞增殖信号系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用中医中药对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控,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通过用中医中药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来控制肿瘤生长等。二、从数百年中医药临床中,总结推理出中医药中有针对现代研究发现的新靶点的药物和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验证。最终创立一种全新的、中国特色的抗癌理论和方法。
二、依据中药药理研究用药问题
现今的中药抗癌用药中,依据中药药理研究用药也较普遍。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辨证论治合中药药理研究用药方法。这种用药方法,冠名为辩证与辩病相结合。似乎较为完美,既照顾了证又顾及了病,证倒是名副其实的,而病却是名不副实。所谓病是指西医诊断的癌症,辩病的用药应该是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用药。可是,现今常用的抗癌中药全是70年代中药药理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说是群众运动的产物。这些结论,因受当时政治的影响,不讲条件,一哄而上,科学性差。无法去除虚夸不实之嫌。更重要的是,当时,筛选抗癌中药的主要方法是动物移植性肿瘤抑瘤试验,即使实验设计科学严谨,也只能反映中药的细胞毒作用。不能提纯,加入汤剂中服用的中药生药,其细胞毒作用无论如何也不及化疗。今天,在化疗药物不断开发、疗效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药抗癌用药仍抓住30多年前的疗效不确定的用药依据不放,是在大可不必。发掘中医药调节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才是提高中医药抗癌疗效的出路。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抗癌问题
经络腧穴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针灸、穴位疗法在调节机体平衡,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抗癌方面却应用很少。仅见于抗化疗副作用如减轻消化道反应,及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直接的抑制癌组织生长的应用没有。究其原因,是过去对于调节机体内环境能否影响癌细胞增殖没有认识。现今癌症发生发展研究已证明,可以通过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生长与凋亡的平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平衡,调节免疫系统,调节血管生长,调节蛋白酶系统等控制癌组织的发展。这些研究成果说明,用中医针灸、穴位疗法调节癌细胞生长完全有可能。针灸、穴位疗法过去在一些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及增殖性皮肤病(如牛皮癣)的作用,也说明针灸、穴位疗法对基因或其他相关因子有调节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抗癌中的应用问题
现今的中西医结合抗癌方法是根据西医理论用化疗,根据中医理论用中药,所谓结合就是共同用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你杀你的,我杀我的;或你杀我护、你损我补,两者在体内是拮抗还是协同,是利是弊,不得而知。如何科学结合,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中中医中药的应用应从保护患者体质和有效杀灭癌细胞两方面考虑。两者不可偏废。 用药目的要明确,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分期,既往治疗反应,一般情况等,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二)预防和治疗放化疗毒副作用。(三)恢复患者体力。(四)延长术后、放化疗后肿瘤再生长时间。(五)抗复发转移治疗。应重视中医药在(一)、(四)方面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抗癌治疗,应走根据结合的目的和辨证论治用药相结合的道路。中西医结合抗癌决不是中西药简单的相加,要探讨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抗癌方法。
五、中医药抗癌治疗的对象和重点
过去中医药在抗癌临床上,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晚期病人,或属于临终关怀性质的治疗。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抗癌作用的发挥。生物靶向治疗的理论彻底打破了只有用细胞毒药物杀灭癌细胞是唯一有效的肿瘤内科抗癌观念。发现可以通过调节信号系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这是肿瘤内科抗癌观念的一大革命。使以调节为治疗手段的中医药抗癌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中医药抗癌治疗的对象和重点也应改变。作者认为,今后,中医药抗癌治疗的对象和重点应是:(一)癌前病变。(二)早期癌症。(三)手术、放化疗后的抗复发转移。(四)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理由是通过调节肿瘤生长的环境和信号系统,有可能使癌前病变逆转,早期癌症停止增殖或向定向分化。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使手术、放化疗后残留的少量癌细胞失去增殖的条件。通过对体内生长因素的调节,增加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理论上都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调节控制肿瘤生长,已得到充分证明。以调节平衡为方法的中医药,应能在制服癌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方法得当,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预言,将得以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