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金森病诊断清楚之后就要开始治疗,因为帕金森病是个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就目前国际水准而言,还没有哪一种药物或哪一种措施能够治愈帕金森病,所以诊断清楚之后,患者就要做好终生服药、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医生为了确定患者是否能适应抗帕金森病药物,往往会从小剂量开始运用。如果患者可以适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医生便会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到达到合适的剂量,发挥较好的疗效。因此,当早期用药效果不明显时,患者不可因此而对药物失去信心。
有些病人看说明书上会出现不良反应,往往自做主张,自己停药,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疗效。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确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只要及时告诉医生,医生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用药次数,或同时合用其他药物,这样大多数的不良反应都是可以克服的。
有些患者服药后效果非常明显,症状有较大改善,便以为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于是自作主张加大服药剂量,结果引发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如口干、头晕、便秘、低血压、不能自控的舞蹈样动作等。
有些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药物的疗效在减退,患者以为身体产生耐药性。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往往是疾病不断进展的结果。病情的加重,导致疗效的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速度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每个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应当将药物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