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据统计,现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 300万人,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2 000 万例。对于普通的乙肝患者来说,应用干扰素或口服抗病毒药物是轻易而举的事情。但是对于合并妊娠的患者来说,却需要慎之又慎,什么时候需要用药?用什么药最安全?什么样的药对孩子没有影响呢?有必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吗?怎么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
肝脏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器官,妊娠期间,母体及胎儿的能量需求大大增加,从而加重了肝脏负担,导致本来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的持续升高。因此,对于符合抗病毒条件,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育龄女性,应尽量在孕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好在孕前6个月完成抗病毒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能够减少母婴传播的机率。孕前经过抗病毒治疗,妊娠期间转氨酶仍轻度升高者,可密切观察或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待分娩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情较重者,也可考虑选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如果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最好能终止妊娠,防止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特别是应用干扰素抗病毒者,必须终止妊娠;如果采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者,可考虑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而采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换用拉米夫定继续抗病毒治疗。
乙肝是血源传播性疾病,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如何防止孩子感染乙肝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方法。如果母亲为乙肝患者,不管是转氨酶正常,还是不正常的,都应该在出生后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在孩子1个月和6个月大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孩子在出生12h内注射H 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 可接受母亲的哺乳。
一般来说,通过以上的方案大部分可以阻断母婴传播,但是仍有少部分不能阻断传播。临床上发现,在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患儿中约90%患儿的母亲为“大三阳”,也就是说,母亲体内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数量高。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数量的高低是母婴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因此,建议乙肝病毒数量高的孕妇可于孕期28~34周采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进行母婴传播阻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