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基因芯片有哪些用途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将数百甚至数千个cDNA或寡核苷酸片断固定于尼龙膜上或玻片上,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变化情况.从1991年Fodor提出DNA芯片的概念至今,该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中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DNA芯片技术为肝炎病毒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高效的方法,尤其对于乙肝病毒各亚型,变异株和耐药株通过一张芯片同时诊断出来。
由于乙肝病毒有较强的变异能力,感染后表现的疾病谱又十分广泛,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及自然免疫选择的结果往往使之发生定向或不定向的变异,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带来了许多困难。我们引进的乙肝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同时检测6个位点的变异几乎涵盖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乙肝变异类型,完全能够满足临床治疗及诊断的需要。
那麽哪些人需要做乙肝基因检测呢?慢性乙肝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之前,可以做乙肝基因检测,了解体内是否含有耐药变异株、避免抗病毒治疗走弯路、浪费时间、多花钱。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DNA转阴后又转阳或下降后又反弹,很可能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了变异株,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抗病毒方案。
大三阳突然转为小三阳往往并不意味着病毒不复制,而有可能由野毒株发生前C区变异,逃避宿主的识别而达到快速复制的目的,此时病情往往发生变化,基因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变异,寻找解决途径。血清乙肝五项指标异常者,如三个抗体、四阳、二阳者,仅从五项指标中很难判断病毒是否复制或是否有传染性,乙肝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多种变异株及野毒株,指导患者是否有必要抗病毒治疗。
病情突然恶化者,如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无临床表现,近期突然出现症状,病情加重者,往往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机体由原来免疫耐受状态转为免疫攻击状态,开始攻击新的变异病毒,继而造成肝细胞的广泛坏死,导致重型肝炎,如果在早期检测到变异株,选择针对变异株的药则会阻止变异株的复制,进而阻止免疫损伤,避免重肝的发展。
高危人群的感染者,如家族中有乙肝患者合并肝癌,其子女患乙肝后,发生肝癌的机会也很高,主要由于家族遗传基因及感染乙肝病毒类型决定,及早做出乙肝病毒变异株的鉴别往往有助于早期提示感染者患肝癌的可能性的大小。
所以乙肝病毒基因芯片的检测用途十分广泛,非常适合广大乙肝患者的要求,为诊治乙肝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