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各种“文明病和办公室综合症”也接踵而来,有一条短信这样说“工资不高,水平不高,血压高;工作不突出,政绩不突出,间盘突出”,而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脊柱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就要从脊柱的进化史和结构上找原因。
从进化论角度讲,200多万年以前,猿猴是爬行的,全身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整个脊柱上,而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仅用了一两万年的时间,脊柱还来不及完全适应直立行走的需要,然而工业革命以后,我们站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坐着的机会越来越多,本来可以爬楼梯,偏要坐电梯,本来可以走路,偏要坐汽车,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从脊柱的结构上讲:刚出生时,我们的脊柱是直的,直立行走后才形成四个生理弯曲,他们像弹簧一样缓冲了纵向的压力,其中颈腰曲活动最多,也最易受到损伤。而椎间盘25岁以后,就开始脱水退变了,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受损,就像女孩子25岁以后就要认真地保养肌肤一样,我们的间盘也同样需要呵护。一旦突出,一系列的问题便接踵而来。难道人类必须经历这种磨难吗?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脊梁”。其实,老祖宗早有遗训,《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种“治未病”的思想早已传承了几千年。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说法。而一千年前,达摩祖师为防止打坐参禅后气血不通,曾创立一套少林健身操---就是传说中的武功秘籍《易筋经》,大家看像不像今天的第七套广播体操。时至今日,现代医学模式已演变为身心-社会医学模式,中西医终于在几千年后殊途同归,人们日益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比如,美国22个州立法要求对10-14岁的儿童进行脊柱健康普查,做到早期预防。另外,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成立BACK SCHOOL(腰背痛学校),培训一批专业的骨科顾问,在人们上岗之前教会他们如何用正确的姿态保护自己,来预防腰背痛,每年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的医疗保险开支。相反,一方面,我国群众健康知识普及不够,防范不当,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缺乏,观念上还是治重于防,为了让老百姓少受罪,少花钱,我们提出“全面脊柱保健”的理念。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那就要从坐、卧、立、行开始,大家也许很惊讶,走路睡觉谁不会呀?其实我们存在很多误区。
就拿卧来说,大家都知道高枕无忧,但多高才无忧呢?枕头一般不应超过12cm也就是一拳高,否则会引起颈椎肌肉的疲劳,造成颈曲变直甚至反张。还有些人爱趴着睡觉,殊不知趴着睡,颈椎处于旋转状态,躯干脊柱也随之出现扭转,常此以往必然对健康不利,所以,正确的卧姿应该是平卧、侧卧。
那如何坐才是正确的呢?大家可以互相看一看,是否有人在驼背“堆坐”呢?这样的坐姿久了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脊柱力学失衡,正确的做法是椅背要顶住腰部,保持其前凸的曲度,而且连续坐位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整天坐位工作者,工作期间应起立活动4~6次,所以我建议大家恢复“工间操”,来保护我们的脊柱。
下面我们来谈如何正确站立。“背背佳”为什么卖得火,因为很多人“一站就三道弯”,也就是驼背松腹站立。此时,脊柱主要依赖韧带的张力维持平衡,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曲加深,腰背肌负荷加大,所以建议大家做人要“挺”才好。与其类似的问题就是高跟鞋,高跟让脊柱重心前移,腰曲加深,臀部翘起,虽然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但其中的痛苦“谁穿谁知道”。所以您的鞋跟不要超过5公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我们在搬抬重物时,应该尽量避免用腰劲,而是使用下肢力量,由于杠杆原理,重量通过力臂,作用到腰上将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抱重物时重心必须尽量靠近身体。总之,坐卧立行总结到一起,还是那句老话“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
我们日常生活中又该怎么锻炼呢?历代医家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如华佗的“五禽戏”,主要是模仿虎、熊、鹿、猿、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分别对应五脏,五行,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
其实,脊柱保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最基础的程序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此,我呼吁在座的诸位同仁们,抓住中医科普的契机,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把脊柱健康的新观念,普及到千家万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脊柱做起,挺起我们的脊梁,迎接健康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