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病机:
癌毒内生是癌症的始动之因。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有的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体表的肿瘤。在病理因素上,历代医家大多归因瘀滞痰湿,《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有特殊本质的疾患,和一般的内科病症并不完全一样。瘀滞痰湿在肿瘤的发病中确实存在,但还不能概括癌肿发病的全过程。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腹腔肿块和疼痛,传统将其归入瘕积和痛证范畴,但实际上它和内科杂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肿块疼痛不同,动用化瘀消瘫,理气止痛等法治疗,其效果常不满意,甚至无效,并且在病程转归上也迥然有别。
临床实践还表明,结合辨病应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肿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蝎;解毒化湿的土茯苓、金钱白花蛇等治疗癌肿,往往收到一定效果。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瘀滞痰湿有关,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特异性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古今医家有类似的认识。《中藏经》说:“疽痈疮毒之所,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营卫壅塞而发也。”近人郁仁存认为:“热毒内蕴”是癌肿的一大病因。封菊秋曰:癌症常由“邪热蕴郁,郁结不化,灼烁脏腑,日久生毒而成肿块所致。”
临床则往往表现为发热,肿瘤急骤增大。已故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则明确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他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这些说明古今医家已经认识到毒热与癌肿之间的关系。
但前人没有能把致生癌肿的“毒”和内外科及温病中所说的毒邪区分开来,只是在癌肿溃烂,流淌脓水,分泌恶臭或伴有发热,痢下脓血时才强调毒邪的致病性,因此他们的论述未能引起后世医家的足够重视。
张泽生等认为:引起癌肿的“毒”是一种特殊的毒邪,它是促使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系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经脉阻滞,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当其产生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时,机体开始患有恶性肿瘤,并且不一定有显著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脏腑功能失代偿时就进入临床阶段。因此说,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的始动之因。
正气不足是癌症的内在依据
肿瘤患者之正气不足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病理方面的原因。癌症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经言“人过四十而阳气自半”。中老年后,肾气渐亏,脏腑功能进入自然衰退阶段,正气因之而日渐不足。
而长期情志失调、忧思焦虑、抑郁不乐,不仅能使气机失畅,日久还会影响阳气的振奋,损伤肝脾,中焦不运,生化乏源;至于饮食不当,劳欲太过等能损伤脾胃,使正气虚弱。正虚不仅是癌毒产生的前提,而且是决定癌症发展过程的依据。
患癌症之后若能得到积极的治疗,特别是在经过手术切除癌肿之后,及时地予以扶正治疗,使正气强盛,对限制癌毒的扩散,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明显的疗效,甚至有因之治愈者。恶性肿瘤是本虚标实疾患。在病理因素上除癌毒外,瘀滞痰湿也是很重要的病理产物,对此,前人论述较多,如“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然而,在众多标本矛盾中,癌毒侵袭,消亡正气,正气亏虚,癌毒益猖。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气日亏的过程。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因癌肿发生部位的不同,受损脏腑的差异,正虚邪实的缓急,在病机症候上又表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这是我们在把握总的规律的基础上又必需注意的。
(二)治疗原则:
1、活血化瘀法:主要适应症是肿块经久不消,坚硬如石,凹突不平,唇舌紫暗或瘀斑,静脉怒张,皮肤暗黑,有斑块粗糙,肌肤甲错,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脉涩滞。
有其一便可以确定为淤血症,此时可用活血化瘀法,常用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郁金、当归、乳香、没药、川芎、三棱等,特别注意的是,应用活血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高血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本法可以使抗癌药更好的发挥作用,或减少扩散和转移。正气虚弱者要配伍补益药,出血患者、月经过多、孕妇慎用。
2、化痰散结法:脾肺津液不布,水湿内停,兼之邪热熬灼,随凝结成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故肿瘤与痰滞作祟有关。符合本型治疗的恶性肿瘤多是巨块型。本型药物杀灭癌细胞,善于消散囊肿及良恶性肿瘤,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炎症分泌物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天竺黄、昆布、海藻、石菖蒲、远志、贝母、海浮石等。
3、清热解毒法:无论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内蕴、正气亏损,久之都能瘀成邪毒。清热解毒要分清患者的体质状况,阴虚体质者主要用甘寒清解之品,而湿热体质多采用苦寒解毒之品。另外,本品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伤阳气,有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及阳气不足者慎用或配伍健脾药等。常用的解毒药有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龙葵、双花、公英、地丁、山豆根、夏枯草等。
4、扶正培本法:气虚、阳虚者,机体功能衰退,血虚、阴虚者,体内精血津液亏虚。扶正补虚就是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的发展。正气不足是所有恶性肿瘤的基本病因,扶正培本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食欲不振,脾不健运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症的消耗,只有脾胃健运,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药的攻伐。在恶性肿瘤,气阴两虚是最常见的正虚,因此益气养阴之法最常用。
5、治未病:首先考虑患者的整体症候,通过四诊收集资料,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进行辨证分型,将局部变化表现的肿瘤的诊断,融合到辨证之中,这是中西医在诊断过程中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最大区别。中医对肿瘤治未病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未病先防:以补益脾肾为主。
(2)既病防变。
(3)已变防进。在肿瘤早期,体质尚可,正气不虚时,以祛邪为主,中期祛邪扶正并重,晚期扶正为主。恶性肿瘤通过一定的治疗,正气亏虚的情况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可随着治疗情况而不断调整。
总之,中医药疗法是我国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疗法之一,是我国临床肿瘤治疗中独树一帜的疗法。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能直接抗肿瘤,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肝肾功能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体质改善、复发或转移率下降、瘤体稳定或缩小、生存时间延长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