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紧急入院治疗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脑血管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在血流不断冲击下,血管壁局部膨出。因此,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的刺激下,随时因血压突然增高,引发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
据统计,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大约为30-40%。更严重的是,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约有40-60%的病人会在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60-80%。所以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
图一 常见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图二 动脉瘤破裂示意图
动脉瘤的好发人群有哪些?得了动脉瘤又有哪些不适表现?
动脉瘤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其中以40-60岁的中年人居多。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近半数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一些警兆症状,最常见的症状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性剧烈头痛;另外,因动脉瘤增大、压迫到邻近神经而引起的相关症状,如一侧眼睛睁不开、视物成双等。
图三、劈裂样头痛
图四 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疑似上述警兆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到有条件的医院寻找专科医生诊治。
需要提醒的是,脑动脉瘤引发的头痛具有鲜明特点。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的如劈裂样的剧烈头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头痛范围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严重时病人可发生突然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20%左右的病人往往以只表现为头痛,甚至可以反复发作,类似人们常说的血管性头痛。因此当初次发生的头痛或者头痛的性质与以往不同时,应积极地接受血管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这一极度危险的疾病。
动脉瘤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CT、MR的广泛使用,利用无创的检查方法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已经成为现实。CTA和MRA等检查简便、易行,检查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但是最为准确的检查手段还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DSA检查),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为此,当无创的检查发现动脉瘤或者高度怀疑动脉瘤时应尽快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颅内动脉瘤怎样治疗?
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其实颅内动脉瘤并不可怕,这是一种可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可怕的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至少有70%的动脉瘤在没有破裂以前就被人们发现并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非常低,大多数地区甚至连5%都不到。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
开颅夹闭是彻底治愈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手术暴露瘤颈或载瘤动脉,通过钛夹夹闭瘤颈或载瘤动脉,使动脉瘤与循环隔离开,从而减少其破裂危险性。目前该方法仍是国内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术中可以清除血肿,术中造漏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对巨大动脉瘤可以切除,解除占位效应,具有费用低,再出血率低,但相对创伤大、要求患者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
图五、开颅夹闭大脑中动脉瘤
图六 介入栓塞示意图
图七 支架辅助技术
血管内栓塞,就是人们常说的介入疗法,这种方法只需要在大腿根部用针穿一个2-3毫米的小口,在血管内将非常精细的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再通过微导管输送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愈目的。这样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第一个月内有将近一半左右患者会发生再次出血,因此,一旦高度怀疑或者已经明确存在颅内动脉瘤,都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有条件治疗的医院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