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的瘘道。肛瘘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其患病率占肛肠疾病的10%~20%,占外科疾病的6%左右。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者也不少见,男性婴儿明显多于女性婴儿,其比率为5:1。
一、肛瘘的症状
1、流脓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和多少有关,时有时无,由于脓性分泌物不断反复流出,患者常感到肛门处湿润、内裤不净。
2、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内瘘时常感到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粪时感到疼痛。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4、排便不畅 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5、全身症状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二、肛瘘诊断
1、肛门指诊:在肛门周围、肛管及直肠下端进行触诊,根据手感来判断触痛、硬结、索状物及凹陷等与肛瘘的关系,借以判断肛瘘管的走行及内口。
2、探针检查:用探针从瘘外口伸入瘘管,食指伸入肛管,多数探针可在齿线处的内口穿出。对瘘道弯曲者,探针多不能顺利穿过,切忌用力过猛,使探针穿破瘘管壁,造成新的感染。
3、美蓝标记:将一块适中的纱布放置于肛门内,而后将5%的亚甲蓝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瘘管,然后轻轻将纱布拉出,观察内口的位置。尔后,用窥器扩开肛门,在齿状线附近,着色最显着处,以肛窦钩或探针探查,多数可发现内口。
4、诊断肛瘘的其他方法:如X线检查、肛门直肠腔内B超、磁共振成像、螺旋CT、肛管压力测定等检查方法。
三、治疗方式
目前治愈肛瘘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缝合、肛瘘切开挂线术、肛瘘切开挂线部分旷置术等。
四、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伤口的处理和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所以非常重要。
1、要注意局部清洁:术后每日坐浴,对初次坐浴的病人要观察有无不适;每日更换敷料。
2、肛瘘挂线术后病人,应注意橡胶条是否过 松或过紧,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
3、肛瘘切开术后48~72小时内,观察伤口外面敷料,检查伤口引流情况.伤口愈合的后期,要注意肛管内创面,每隔数日行直肠指诊扩张肛管,防粘连。
4、术后排尿困难腹胀,可听流水声等方法诱导,术后便秘可服缓泻药物。
五、预防肛瘘疾病的措施有:
(1)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3)积极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克隆氏病、溃疡性大肠炎、肠结核等。
(4)如肛门灼热不适,有下坠感,要及时诊治。
(5)建立正常的生活内容(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