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率约为1:1000,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能发生,因此普通民众貌似非常了解这种病,笔者在急诊收治此类病人的时候,经常听到家属或者患者本人轻松的说这是个小手术,既然是小手术,那当然不会也不应该出现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
之所以会有阑尾炎是小手术的说法,可能源于三方面的“理论基础”。
1、阑尾的外形小:阑尾呈蚯蚓状附着于盲肠壁,大多数人的阑尾长度只有几公分长,直径也大概不会超过1cm。
2、急性阑尾炎手术的切口小:切口长度也就几公分,这自然是小手术的最好例证。而且不知什么时候,切口大小成为病人衡量手术质量好坏的指标。而年轻医生刚开始接触的手术也一定是阑尾炎,在坊间也经常流传“某某小李一刀”切除阑尾仅用数分钟的传奇故事,因此无论在患者还是医生心目中,阑尾切除术便成了不是手术的手术,技术含量被忽略后竟然成为时间的牺牲品。
3、该病发病率高,大部分民众都听说或者经历过:急性阑尾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是青年人较多,肚子痛也就在右下腹,别的地方没事,手术后亲朋好友探望交流曾经的经验,顺便安慰一下病人,手术自然又变小了。
但事实上,急性阑尾炎真的那么简单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丛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民众深入了解急性阑尾炎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疾病。
1、阑尾解剖的复杂性:阑尾一般在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处开口和盲肠相通,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化。除常见的位置以外,也可高至肝下,低至盆腔,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的位置可能在以其基底部为中心的360度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阑尾尖端指向至少有6种类型:
①回肠前位;
②盆位;
③盲肠后位;
④盲肠下位;
⑤盲肠外侧位;
⑥回肠后位。
其中最容易被切除的位置就是回肠前位,也是医生们可能经常提到的“切开肚子,阑尾就自己跳出来”那种情况。而盲肠后位阑尾就不那么容易寻找了,尤其是壁内型的阑尾,切除就更为困难,此时需要将回盲部游离后放置于切口外侧仔细探查,其手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采用了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相关技术。
2、患者症状的不稳定性: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性、呕吐等症状,此时往往被诊断为急性胃炎等情况。在这点上普通民众往往难以理解,明明是阑尾炎,为什么会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呢?这两个脏器离的也太远点了吧!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特定的解剖学基础的,阑尾的神经传入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而第10脊神经恰好分布在上腹和脐周围,因此当病人出现阑尾炎时,往往引起其他部位的不适和疼痛,医学上称为牵涉痛。
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变化是和疾病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表现为肚子痛。在病变早期,病人往往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其病理类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8小时后,疼痛逐渐固定于右下腹,如果炎症进一步加重或者有粪石导致阑尾腔梗阻,病情将逐渐进展至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腔内甚至于阑尾壁各层亦有积脓。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出现,形成局限腹膜炎。此时疼痛症状往往逐渐加重,细菌扩散导致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并开始出现局部肌紧张,右下腹有较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急性阑尾炎可能出现阑尾穿孔,但是否穿孔和发病时间有时并无必然联系,部分病人来医院急诊时,阑尾往往已经穿孔,在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作用下,周围肠管和大网膜等组织会设法包裹穿孔的阑尾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此时的治疗措施非常难以选择,如果症状不重,最好采取保守治疗,脓肿可以逐渐吸收。如果脓肿壁形成的不牢靠,或者脓肿形成前少量肠内容物已流入腹腔,病人就可能有比较严重的腹痛,还可能出现肠梗阻等症状。
3、手术的不确定性:阑尾炎的手术是小手术,这种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出现并发症时,民众往往难以理解。但事实上急性阑尾炎的手术并非只是阑尾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确实不算是大手术,但即使认为这是小手术,也应该叫做小型开腹手术。任何手术都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这是和手术本身直接相关的。用另外一句话说解释,选择手术就意味着也同时选择了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