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肌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较为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常影响股四头肌。本文报道一则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性肌坏死病例,文章在线发表于 2015 年 6 月的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杂志上。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59 岁,左下肢进行性剧烈疼痛 2-3 周以上。患者无发热、皮疹、或关节痛。无外伤史。既往有 2 型糖尿病病史 2 年,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病情控制不佳。同时,该患者被诊断患有增殖性视网膜病、慢性肾病 5 期、勃起功能障碍。可见左下肢远端肿胀、触痛。整个左下肢皮肤出现红斑。两侧足动脉脉搏可触及。左腿弯曲运动受限。膝或髋关节无渗出液。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肌酐激酶 649U/L,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64 mm/h。血红蛋白 98 g/L,白细胞计数 7.3×109/L。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阴性。血清尿素 22.2 mmol/L,血肌酐 540μmol/L,符合慢性肾病 5 期。HbA1c 74 mmol/mol(NGSP 8.9%),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2、左下肢超声检查
可见皮下弥漫性水肿。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近端髂动脉、股动脉和N动脉血流正常,仅有微小斑块形成。
3、MRI 扫描显示
左侧股内侧肌、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广泛性肿胀、水肿,同时也累及少量股直肌,提示肌炎或肌坏死。
4、肌活检
患者最初诊断考虑为感染性肌炎,脉管炎坏死,予以抗生素、泼尼松治疗后,治疗效果欠佳,进一步行肌活检。肌活检提示肌纤维坏死,局部出现再生纤维组织,提示长期缺血。血管外观正常,没有证据表明为脉管炎。
治疗
最终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性肌坏死,予以止痛药和物理疗法进行保守治疗,并通过胰岛素治疗对血糖进行控制。治疗期间,患者肌肉强度和左大腿功能显著提高,水肿减轻。3 个月后多次复查MRI 检查提示肿胀和水肿消退,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有微小信号变化残留。
讨论
糖尿病性肌坏死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在 1 型和 2 型糖尿病中均有报道。血糖控制不佳、突发非创伤性肢体疼痛患者,医生应当考虑糖尿病肌坏死可能。糖尿病性肌坏死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女性发病率偏高,为 61.5%。
患者通常患有其它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最常见为肾病。最常受累的肌肉为:股四头肌(62%)、髋关节内收肌(13%)、N绳肌(8%)、髋部屈肌(2%),腓肠肌和上肢受累少见。8.4% 患者可累及两侧。
股四头肌作为主要受累部位的原因不清,推测与这组肌群长期所受负荷水平有关。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无全身症状、无外伤史。受累区域出现肿胀、发热、触痛。血液学检查可见 50% 患者肌酸激酶(CK)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
可选择 MRI 成像检查,特征为 T1 加权像为低或等信号,T2 加权像信号增高,提示水肿。增强 MRI 检查显示,中央无信号增强区域,外周信号增强,提示中心性坏死,周围为存活的肌纤维和炎性浸润。
不必常规进行肌活检,当诊断不清或出现非典型性表现时可考虑。因为血肿、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应当避免切除活检。实施肌活检后,肌活检显示大片区域坏死和水肿,同时累及胶原和颗粒组织。也有报道提示会出现血管周围和肌内膜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后期可见肌纤维再生、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鉴别诊断
包括化脓性肌炎、坏死性筋膜炎、急性间隔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皮肌炎、软组织脓肿、原发性肌肉淋巴瘤和肉瘤。临床和 MRI 检查能够区分。
治疗
糖尿病性肌坏死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短期预后较好,但是长期预后差,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大多数患者 5 年内死亡。大约半数的患者可出现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