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是生命中枢,它司管醒觉、呼吸和循环等生命功能,是神经中枢的“中枢”。由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极其复杂,因此,脑干内病变的手术治疗风险大、治疗效果差,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现代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技术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有许多切除成功的报道。
脑干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4%,可以发生在脑干的任何部位,以脑桥发病率较高。过去认为脑干肿瘤因技术上不可能、生理上不允许、解剖上不可达所限,长期以来被视为手术禁区。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现代显微技术、超声吸引的应用,脑干肿瘤的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可能。
MRI是目前脑干肿瘤检查的最佳方法,它可明显显示肿瘤在脑干的位置、生长方式、毗邻的解剖关系,可据此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和判定治疗效果。
手术目的是保存神经功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以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缓解颅内高压,尽可能保留正常的神经功能,为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或提高生存质量。内生局限型肿瘤,病灶居脑干浅表部位且局限;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发展的脑干肿瘤可考虑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外,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手术所能达到的目的,以及风险和利益比是否合理等个性化、社会、心理及经济等因素。患者能否手术是第1步,手术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比第1步更重要。
枕下正中入路是应用最多的入路。统计学表明,大多数脑干肿瘤位于桥、延脑,且多位于脑干背侧。切开脑干背面时应沿正中线或旁正中线,可避免损伤面神经。内侧纵束、面神经和小脑臂之间的“面神经上三角”,内侧纵束、髓纹和面神经之间的“面神经下三角”是两个重要神经结构稀少的区域,经此两个三角区切入脑干,术后并发症较少。采用枕下中线入路开颅暴露。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脑干肿瘤切除的必要条件。手术操作应细致、轻柔、准确,避免牵拉脑干及挤压损伤。
对内生型肿瘤可先瘤内切除,达到充分减压效果,不必勉强全切肿瘤;对于外生型肿瘤可先切除脑干外的大部分瘤体,再按内生型肿瘤切除的方法切除脑干内残余肿瘤。
于延髓闩部的肿瘤易致呼吸停止,不应追求全切肿瘤,术中应保留自主呼吸,并注意其节律、心率、血压的变化,避免发生不可逆呼吸障碍以脑棉轻轻压迫为主,大多数小静脉渗血均可达到止血效果,必要时应使用小功率双极电凝,电灼后立即生理盐水冲洗降温。术中应用脑干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以减少脑干损伤,为预测预后提供客观指标,最大限度保护好脑干及脑神经,即使多数症状为可逆性的,也应避免术后脑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脑干肿瘤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脑干肿瘤术后患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障碍,多由于手术造成脑干水肿或脑干不适宜的复位而引起。
国外已实行呼吸起搏治疗防治呼吸障碍。由于呼吸障碍,咳嗽、吞咽反射消失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极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宜适时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应激性溃疡多出现在术后3-5日,上消化道出血,经及时应用洛赛克可取得良好疗效。另外,高热也是脑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分泌增加,加重脑耗氧、脑水肿,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