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癌症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如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等。治疗肿瘤多采用外科手术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疗法,外科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个部分。
手术结束后一般都需要辅以化疗、放疗或其他辅助治疗。癌症是否复发和癌症的病理类型、癌症的分期、癌症的治疗方案等多因素有关,单纯手术治疗癌症很容易复发。目前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微创、靶向、精确、个体化。介入治疗作为不同于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的一门新兴治疗癌症新技术,可大致分为血管内治疗、非血管治疗两类,该疗法损伤小,副作用小,疗效高,它的发展为肿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血管内疗法是在X线的导向下,将导管插到病变区域供血动脉,从而给予特殊治疗。肿瘤的血管介入疗法是癌症治疗的特色疗法,是一种无需开刀的微创治疗,以创伤小、疗效好而受到病人的欢迎。它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灌注于肿瘤供血动脉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即“毒死肿瘤”,对全身毒副作用小;另一方面,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后,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营养而“饿死”的同时,药物还可发挥抗肿瘤作用。这种化疗性栓塞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或不宜手术的肝、肺、胃、肾、盆腔、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肝癌血供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可以取代手术而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正常肝脏的血供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组织的血供90%来自肝动脉,10%来自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就是将一根导管经皮肤穿刺后插至肝固有动脉或超选到癌组织一侧的肝叶动脉甚至精确超选到更细的癌组织的滋养动脉,然后在X线透视下将化学药物、栓塞剂缓缓推注至肝癌组织及其周围。这样既使肝癌组织内保持了化学药物浓度,杀死大量肝癌组织,又可因栓塞了肝动脉,致使肝癌组织因血供减少而“饿死”。对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只会减少25%,仅是伤及“皮毛”。据统计,用这种手段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可高达80%。由于肝癌发现时一般多已到中晚期,不能手术根治。通过这种手段使癌块缩小,从而可手术切除。肝癌、肾癌、胃癌及盆腔肿瘤患者可采用此法。
非血管肿瘤介入治疗是指经皮穿刺至肿瘤局部,通过物理、化学等办法,达到灭活肿瘤,减轻瘤负荷的目的。
无水乙醇等化学消融术:确定病灶位置、大小、数目,借助穿刺引导线确定穿刺途径,摆好穿刺体位。标记穿刺点,训练患者呼吸配合动作。在B超或CT引导下,将穿刺针到达肿瘤中心位置,影像监控注射乙醇后在瘤体内弥散图像,可酌情由深至浅或变换方向注射,尽可能使其弥散至整个瘤体。乙醇注射剂量以瘤体直径估计,每次量大体上以每1cm瘤体直径注射1ml。3~5cm瘤体一次注射量约2~5ml,根据患者状况,间隔7-10天注射一次或每周l~2次。4-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总量约20~30ml左右,疗程次数及大肝癌的治疗,可根据具体病情决定。退针,预防乙醇外溢于针道,造成退针后腹痛,可边退边注人少量麻药。术后可留室观察l-2h,首次治疗或术后反应明显者,可留院观察一天。离院时,预约复查和再次治疗时间。
现代放射粒子刀――癌症治疗“核武器”radioactiveSeedsknife通过计算机TPS系统,将放射性粒子放入癌肿里面,粒子持续发出的γ射线,杀灭癌细胞,实现“定向破坏癌细胞”,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
现代多弹头射频技术――“烧死”肿瘤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通过影像设备引导,经皮穿刺将15G电极针刺入肿瘤内,推开内套针,其顶端有7~9根细电极针呈伞状展开,通电后电极针电场内的组织发生离子震荡、摩擦生热>100℃,并传导至周围组织,产生一个球形消融灶,直接“烧死”癌肿,使肿瘤组织干燥凝固坏死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由于目标对准癌肿,对正常组织伤害少,达到或超过开刀手术的效果。
还有介入姑息治疗肿瘤的手段,即经导管减压引流术:许多肿瘤常因压迫人体的管道系统而引起管道不通,如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等均可压迫胆管,使胆汁淤积,导致梗阻性黄疽,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采用经导管减压引流术,即经皮肤穿刺肝脏胆管插管作减压引流,放置引流管,1个月左右,黄疸即可逐渐消退。盆腔肿瘤、腹膜后肿瘤可压迫输尿管,导致尿路梗阻,也可以采用插管减压术,以缓解尿路的梗阻症状。不用开刀,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为许多胆道、胰腺、泌尿道、上消化道癌症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现代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介入微创治疗使一些难治不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疗方法,使一些操作复杂、危险性大、合并症多、效果差的传统诊疗措施变得简捷、安全、有效、合并症少、痛苦小、恢复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