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女性怀孕的条件,最基本的是生殖系统要有较完善的准备,另外,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还得重视准妈妈的健康p营养p情绪和环境因素等等.只有尽量把各个方面都调整到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才能做到“万事俱备,只欠受精”.那么,女性具备怎样的生理条件就能怀孕呢?
⑴要有质量优良的原料――正常排出的卵子
卵子是女性的生殖细胞。妇女从青春期月经初潮后,卵巢就开始发挥排卵的功能,但起初不太规律,也就是不一定每个月经周期都有排卵,排出卵的质量也不一定好.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稳定,排卵的功能也趋于正常.
我们知道,女性有两个卵巢,分别位于子宫的两侧.一般地说,每个月只排出一个成熟卵子,是由它们交替完成的,这个月左边的卵巢排卵,下个月则是右边的卵巢排卵.偶尔也有同时排两个卵的情况,这就是龙风胎等双卵双胎的由来.
既然说正常的排卵是有规律的,那什么时候排卵呢?
无论月经周期长或短,排卵期大约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比如月经周期为30天,那么很可能在月经周期的第16天左右排卵;如果月经周期为28天,则排卵大约发生在第14天。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卵巢可发生额外排卵,就是在排卵期以外的时间又排了一个卵,假如这时没采取避孕措施,也有怀孕的可能.
卵子排出后一般可存活24小时,在此期间,如果它能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就宣告准妈妈怀孕了;如果寻寻觅觅却没遇到精子,它就会郁郁而终,此后,就算再有“罗密欧”匆匆赶来,也无法与“朱莉叶”产生爱情的结晶了.
⑵要有力量薄弱的哨卡――稀薄的宫颈粘液
精子从阴道开始踏上了寻找卵子的慢慢征程,宫颈管是必经之路,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子宫腔,随后抵达输卵管.
宫颈管里的腺体能分泌出宫颈粘液,平时比较粘稠, 像个瓶塞似的封住宫颈管,精子们无法通过.但排卵期时,粘液变得清亮稀薄,仿佛哨卡的兵力削弱了一样,精子们才能趁机钻到宫颈粘液中,游向子宫腔。
另外,如果有宫颈糜烂或阴道炎等炎症刺激时,宫颈粘液也容易变得粘稠,不利于精子通过。因此,稀薄的宫颈粘液也是受孕的基本条件之一.
⑶要有正常运行的传送带――通畅的输卵管
卵子从卵巢排到盆腔8-10分钟后,输卵管的伞端就会像手指一样把卵子抓进去,放在较宽阔的输卵管壶腹部.卵子就在这里等待受精,或是早已有精子在这儿等待卵子的到来了.
输卵管还肩负着把受精卵安全地护送到子宫的重任,一旦行动失败,就造成了“宫外孕”,那么,轻者眼睁睁看着胚胎夭折,重者还要惨遭被切除的命运.
所以,为了不辱使命,输卵管应保持从伞端到子宫腔的完全通畅,使卵子、精子和受精卵都能通行无阻;同时,它还要有正常的蠕动能力,以推动受精卵的前进.
而当输卵管有炎症或盆腔内的邻居们发炎波及到它时,往往会发生输卵管粘连,甚至堵塞。精子和卵子见不着面,女方也就不会怀孕,但万一有突围的“勇士”找到了卵子,也容易有宫外孕的可能.
⑷要有肥沃安全的土壤――分泌期的子宫内膜
小生命在子宫里安家落户,就像种子埋进土壤里一样.只有肥力充足的土壤才能使种子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样的子宫内膜才算营养丰富呢?
我们已经知道,子宫内膜会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而这个转折点就是卵巢的排卵.排卵后,子宫内膜发生一系列分泌期的改变,在胚胎到来时已做好了允许种植的准备,并会继续为小生命的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p提供优质的养料.
如果子宫内膜有炎症p损伤, 或有结核病形成的瘢痕,内膜则犹如丘陵沙漠,土壤贫瘠,不利于胚胎的种植,就可能导致流产。
一般情况下,只要上述几个条件都满足,又没有其他影响受孕的因素(比如染色体、免疫、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准妈妈们就做好怀孕的准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