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头痛的概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一侧或两侧血管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发作有先兆症状,可有家族史。多在青春期起病,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上可分为:
1.无先兆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约占80%头痛时间长,可持续数日。
2.有先兆的偏头痛:头痛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烦躁、易怒、对声、光、气味等刺激不能耐受,偏食、尿频、口渴等兴奋症状。头痛发作前1小时,常有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最常见的是视觉先兆症状,表现为闪光、暗点和黑蒙;先兆症状消失后随即出现波动性头痛多为一侧,也可双侧或交替性。
多开始于眶上,逐渐扩展至一侧或整个头部。呈博动性、烧灼型、钻痛,常伴随厌食、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畏光、怕声,可见聂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如能入睡,醒后头痛缓解。头痛发作后患者感到疲劳、无力、食欲差,约经1-2天后方可恢复正常,每周、每月或数月发作1次,间歇期多无症状。
3.儿童周期性综合症,多表现为周期性呕吐、腹型偏头痛、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4、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等。
2、偏头痛新进展: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认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某些原发性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3-5年间,针对CGRP信号靶向相关的药物,被看做是极具前景的偏头痛治疗方式之一。CGRP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 2014年开展的2项随机、对照、双盲II期试验提示,与安慰剂组相比,2种CGRP抗体 ALD403、LY2951742能够显著降低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
此外,约16%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头痛完全缓解;并且对大多患者来说,这些效果能够持续数月。因纳入该两项研究中的患者,对大多药物抵抗,因此这些结果具有显著意义。无论如何,上述新抗体代表了一种极具前景的偏头痛预防方式,而且看似药物副作用较轻、患者能够良好耐受。
(2)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受体
2014年开展的另一项关于偏头痛的重要的研究是针对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ACAP)展开。PACAP显示有诱导偏头痛患者偏头痛样发作的能力;而与其结构相关的血管活性肠肽(VIP)没有这种作用。来自哥本哈根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偏头痛患者中,PACAP与VIP诱导偏头痛样发作的能力,结果显示PACAP的诱导能力更高。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受体(PAC1)与PACAP38的亲和力要远远高于VIP。因此,PAC1受体或许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可能是一项极具前景的靶点,有利于未来偏头痛治疗的研究。
3、偏头痛治疗的新观点
(1)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使身体状况下降的疾病之一,它折磨着世界上约 10% 的人口。在美国有大约 400 万偏头痛患者。美国菲尼克斯 Mayo 诊所的神经病学教授 David Dodick认为:偏头痛是一种有遗传特征大脑改变疾病,假如偏头痛频繁发生,大脑结构会重构。”偏头痛患者遭受着生活质量下降的折磨,同时身体、生活和工作也受到影响。
偏头痛的研究进展是人们认识到偏头痛 是一种伴随全身症状的神经系统性疾病,而非单纯是血管疾病。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有:⑴肥胖人群发生偏头痛的危险较正常人高 5 倍,⑵抑郁人群发生偏头痛的危险较正常人高 3 倍。⑶急性期治疗药物的滥用,特别是鸦片、巴比妥酸盐、镇痛药和曲普坦,抑郁和其他情绪障碍,肥胖,打鼾,头部损伤和过多摄入咖啡因等。
Dodick相信:控制危险因素可阻止部分患者的偏头痛向慢性天天头痛进展。因此处理这些危险因素是有效的预防措施。”Dodick 说“大概 40% 的偏头痛患者需要预防性治疗,但只有 10% 患者得到预防性治疗。医生只想着治疗疼痛,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花在病人身上去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案。
他们需要开始思考偏头痛的疾病治疗模式,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 偏头痛发生时需要急性处理,但每天预防性治疗可预防偏头痛的发生或缓解其严重程度及减少持续时间。Dodick 认为:预防性治疗可使偏头痛的发生次数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
(2) 德国埃森大学医院神经病学家 Christoph Diener 教授介绍了偏头痛预防研究的最新进展,偏头痛频繁发作的患者
应该采用大量的止疼药物或者曲坦类药物治疗,因为后者会导致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他认为:在这些患者中,需要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包括 2 个方面。一是包括体育锻炼,运动,行为治疗以及压力管理在内的非药物治疗。二是药物治疗,已得到批准的药物包括普萘洛尔、氟桂利嗪、丙戊酸、托吡酯和阿米替林。
除了托吡酯以外,其他所有的药物都会导致体重增加,我们大部分女性偏头痛患者都不会喜欢这种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另外的方法。来自挪威的一个小组几年前在一项小型的 2 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与安慰剂相比,坎地沙坦对偏头痛发生频率有积极作用。他们比较了 16mg 的坎地沙坦与 160mg 缓释的普萘洛尔以及安慰剂。治疗期为 12 周,紧接着是一个为期 4 周的洗脱期。患者将会继续接下来的治疗。
在该研究结束时,与安慰剂相比,坎地沙坦及普萘洛尔对偏头痛均有明显获益。在所谓“应答率”方面报告最佳。应答者是指偏头痛发生频率至少减少 50% 的患者。安慰剂的应答率为 23%,这是一个典型的应答率。而坎地沙坦为 43%,普萘洛尔为 40%。两种积极的治疗之间没有差异,但与安慰剂相比均有明显获益。
(3)美国神经学会(AAN)和美国头痛学会(AHS)最新偏头痛防治指南将托吡酯和款冬提取物连同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美托洛尔、普萘洛尔以及噻吗洛尔列为预防偏头痛的首选用药,并指出上述所有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偏头痛,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托吡酯 50 mg/d,用药 8 周可使偏头痛发作频率由基线时的每月 6 次减至约 2 次,并减少头痛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Acta. Neurol. Scand. 2008;118:301-5)。此外,研究还发现氟伐曲坦可有效预防月经性偏头痛。同时,因为缺少强烈推荐的足够证据,新指南降低了维拉帕米和加巴喷丁的推荐级别。
以上介绍了偏头痛诊治的新观点,所谓新观点,就是个别医生的认识,并不是所有医生的共识。发表于此,是想让读者了解世界前沿的新动态。因此,仅供临床参考,由于读者不是专业医务人员,患者还应遵医嘱服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