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病因非常复杂,它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体质的敏感性、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影响,令人欣慰的是,哮喘的治疗效果,随着医学发展在不断提高,治愈率也不断的提高,我们现在有更加安全的药物、呼吸辅助器,对哮喘症状的控制、预防复发都有了显著的改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哮喘治疗的难点,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变到心理层面,哮喘的反复发作,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作为一种内源性刺激,与外源性刺激(例如霉菌、粉尘等),同样能够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哮喘的迁延不愈,又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之间的不良循环,给康复带来很大困扰。
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会给患儿带来三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
一、急性发作时患儿会出现胸闷、气喘、剧烈咳嗽,严重时憋气、呼吸困难,使患儿感到紧张和恐惧;
二、哮喘的反复发作,不断强化了症状的身体记忆,在没有发作的间歇期仍然紧张,担心再次发作;
三、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儿童尤其是幼童,对照看他的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因此患儿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心理影响,由于长期处于对孩子健康的担忧中,哮喘儿童的父母比一般儿童的父母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悲观,尤其是患儿的母亲,研究显示,照看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精神状态,造成更深的紧张和恐惧。
这些压力,会给正处在心理发育重要阶段的儿童,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因为对身体的担心,意识到自己和小伙伴的不同,容易出现沮丧、烦躁、社交紧张、自我评价低,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小伙伴中的交往体验,容易产生痛苦、自卑感和孤独感。有的研究发现,哮喘儿童中,男孩容易形成内向性格,女孩容易产生掩饰心理。
年龄较小的患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的害怕、沮丧和痛苦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通过一些行为表达出来,比如胆小、爱哭、过度依赖,易激惹、敌对。出现这些行为表现时,家长要引起重视,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注。重度哮喘患儿行为问题更为显著,容易表现为社会退缩,不合群,有学者认为,重度哮喘对患儿的心理造成的危害远超过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患儿的心理行为状态。
因此,儿童哮喘的治疗应当采取多种途径联合的方法,而且要根据患儿的特点灵活选择,关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心理的保健和疏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面对疾病,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
首先,父母要做好功课,学习哮喘的相关医学知识,治疗管理方法,适当了解治疗的前沿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悲观和恐慌。比如有些父母对激素治疗不了解,过度担心它的副作用,其实经过学习就可以知道:“医学界公认,用来治疗哮喘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宝贝可以长期使用。”
第二,适当管理,避免过度保护,造成社会退缩。比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改善睡眠,愉悦心情,增加集体参与感等,对患儿的身心都非常有益。
曾经做过研究,临床上对264个哮喘患儿和250个未患儿童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哮喘患儿的运动普遍较少,差异明显。造成这个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父母和学校的老师对哮喘认识不清,过度保护心理,担心运动会诱发哮喘发作,也使得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自我限制,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第三,父母的情绪管理
1、积极应对:
积极乐观的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去积极面对疾病的困扰,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表现。
2、表达情感:
父母的情绪也需要受到关注,需要适度表达和宣泄。有些患儿的母亲在孩子确诊后,往往会产生持久的内疚感,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接触了过敏原,引发哮喘发作,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低落。这种内疚感对母亲的心理伤害很大,需要关爱和支持。其实我们都知道,过敏原的接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父母无需自责。
3、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许多父母在孩子确诊后,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认为这就是最重要的,往往忽略了自身或配偶的感受,殊不知,这样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自身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兴趣减退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负性情绪慢慢积累,会出现高兴不起来,感情脆弱,或易怒,一点就着,难以控制。调整不好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有些情绪失控的家长事后说:“明明知道不应该,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其实这就是长期的压抑造成的。
父母自身的良好状态,本就可以营造一种治疗方式,夫妻关系好,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孩子的安全感就好,心理状态自然就会好。因此,建议父母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哮喘儿童治疗团体的辅助作用,父母们可以在团体里体会到理解和归属感,分享治疗经验和体会,分享最新的诊疗信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增加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