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对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认识的深入,抗癫痫药血中浓度监测的实施、新抗癫痫药的推出,以及非药物治疗的进展,癫痫的治疗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误区,现列举如下。
1、临床未确诊癫痫即予治疗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特点是突发性、反复性和短暂性,临床上很多非癫痫的发作性疾病如偏头痛、假性发作等被误诊为癫痫而给予抗癫痫治疗,这种误治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①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歧视,误诊为癫痫导致病人和家属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②无端承担抗癫病药所致不良反应的风险,有些如剥脱性皮炎、坏死性肝炎、造血系统抑制是致死性的;③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特别要指出的是,癫痫是一种临床诊断,仅仅脑电图有异常,即使有病样波出现而无临床发作,也不能诊断为癫痫而给予抗癫痫治疗。
2、未按发作类型选择药物
癫痫发作有很多类型,发作类型的确定涉及药物的选择及病因检查两方面。临床上常见对发作类型误判而错选药物,例如未能正确认识失神发作而误为短暂部分性发作,错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治疗者也不鲜见。
又如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发作时的肌阵挛常出现于一侧,因此被误为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结果用了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治疗。一些额叶癫痫的部分性发作被误诊为非癫痫性精神发作,从而延误了治疗。两侧额区棘波常见而被误为双侧同步的全面性发作者也时有之。
建议:
①病史的详细询问对发作类型的确定是根据性的;
②发作较频者可用录像(视频)脑电图以确定发作类型;录像脑电图在确诊癫病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③在难以确定为部分性发作或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者则可先选用广谱的丙戊酸钠、氯巴占(氧异安定)拉莫三嗪或托吡酯
3、在控制不良的发作中未能确保用最大耐受量
在癫痫药物治疗中由于单凭经验,未能应用最大耐受量而使发作控制不良是十分常见的失误。标准的一线抗癫痫药加丙戊酸、卡马西平以及新药如奥卡西平、托吡酯及加巴喷丁均为剂量一反应相关联的,如不按病人个体化给药而用所谓“常规剂量”,病人就会处于“亚治疗状态”而致控制不佳。
建议:
①某些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行治疗药物监测,调整剂量使血药达有效水平;
②可逐步加量直至最初的临床不良反应出现;
③某些病人因惧怕高剂量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因此要了解是否存在依从问题;
④用最大耐受量仍无满意反应,则减量以免出现慢性中毒,改用第二种抗癫痫药。
4、未能确诊癫痫综合征
癫痫综合征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起病年龄、病因、发作类型、促发因素、严重程度、昼夜规律、慢性程度、预后及治疗选择。许多癫痫综合征是与年龄相关的,发作起始的年龄可为正确诊断癫痫综合征提供线索,综合征的诊断又可指导合适的药物治疗,例如儿童中央沟区癫痫与症状性额叶癫痫完全相反,前者对抗癫痫药反应良好;
又如青少年期肌阵挛性癫痫是起始于少年的有双侧同步普遍性棘一慢波放电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最好选用丙戊酸钠而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氨己烯酸、噻加宾及加巴喷丁,因为这些药物非但无效,而且还会加重发作。
建议:
①熟悉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②辅以脑电图检查,特别是录像脑电图;
③尽量避免促发因素。
5、抗癫痫新药应用不当
国际上已研制出很多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中9种已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包括非氨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氨己烯酸、左乙拉西坦、噻加宾、奥卡西平及唑尼沙胶,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合理应用的问题。例如选择性GABA能化合物加巴喷丁、噻加宾及氨乙烯酸不能用于治疗失神或肌阵挛发作,固可加重发作,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并用时;
由于丙戊酸钠明显抑制拉莫三嗪的代谢,故后者加量慢;然而有些新药也有其优势,例如lennox Gastaut综合征、West综合征这些难治性癫痫,抗癫痫新药托吡酯、拉莫三嗪等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又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无嗜睡作用,有利于老年病人的应用,它们很少相互作用,也受到内科疾病或因避孕而用其他药物病人的欢迎。
建议:
①任何病人用标准抗癫痫药不能控制发作或出现严重副反应者应考虑用新抗癫痫药;
②应掌握适应症;
③注意新的不良反应。
6、过早撤停抗癫痫药
癫痫发作被控制后,过早撒停药物可导致发作反复,突然撤停还会促发癫痫持续状态。
建议:
①要根据可能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发作频繁、病程冗长、脑电图仍异常、曾多药治疗等)来考虑停药时间;
②临床发作已消失多年,仍应作脑电图检查以了解有无癫样波发放,最理想的是作24h动态脑电图;
③撤停药物时要慢,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停药过程不少于1年,失神发作不少于6个月,原用药剂量大者则停药所需时间也长;
④如一旦复发则应立即恢复原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