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手段多样,但治疗后的毒副反应一直困扰着患者,其中肺癌放化疗后肺损伤是应该值得极为重视的话题。肺癌放化疗后肺损伤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高,治疗棘手。
症状干咳、咳痰黄白色,喘促,活动后喘憋,严重可造成呼吸困难、口唇色紫、不能平卧,肺功能进行性降低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放射性肺损伤不仅降低了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存时间,有许多肺癌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由于肺癌放化疗后肺损伤导致的。
放化疗后肺损伤发病机制复杂, 一是病人因素:年龄、是否接受放疗、化疗、化疗时间、肿瘤部位、病人的基础肺功能状态;二是治疗因素:剂量掌握,多程治疗的剂量控制等等原因
目前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放射性肺炎治疗包括:
1、吸氧、祛痰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3、抗生素的应用;
4、中医药对症治疗。
消炎药初期能缓解症状,随着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加重,激素控制也较为困难,尤其是肺癌治疗期间出现肺损伤,不仅肿瘤得不到控制,反而使病情加重。对放射性肺损伤预防、治疗同等重要。
预防的方式很多,行之有效且患者能把握的是在放疗时还没有出现损伤时服用滋阴润肺、清热解毒的中药,并在放疗期间持续应用。持续应用的原则是根据放疗不同时期、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区别用药,变化用药。
由于各方面原因,更多的患者是在出现了症状后才采取治疗的。棘手的是患者肿块还没有得到控制,出现了肺损伤。肺损伤的出现,使原本进行的放化疗中断,无法继续进行,使病情加重。
此时一方面需要对症治疗,更为重要的是控制肿瘤的进展。一旦出现肺损伤,我们的经验是急时以控制感染、激素治疗为主,急性期过后以控制肿瘤为主,因为有效的西医手段很少,主要以中药复方汤药治疗为主,平均半个月调整一次处方为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