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风病的西医治疗
急性中风(脑血管病)来势迅猛,时间就是生命。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治疗用药不当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研究发现,每延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轻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重者危及生命。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急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病科、神经内科急症。临床早期诊断和超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
(1)超早期(即发病6小时之内)
治疗:首先大家要提高对中风的急症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发病应立即就诊,力争3-6小时的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区。
(2)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人的年龄、卒中的类型、病情及基础疾病的情况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卒中后焦虑等。
(4)整体化治疗:如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等。
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安全、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
(2)调控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舒张压100mmHg左右。
(3)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出血的重要任务。脑出血的降颅压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应用脱水药时要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
(4)保证营养和电解质平衡。
(5)并发症治疗。
2、中风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血虚、瘀血、痰饮为中风之源,肝肾阴虚,外邪乘虚侵入经脉,邪气瘀滞,痰热上扰,风痰阻络,经气不得流通而致中风。治疗上通过辩证施治,以疏通经络,祛瘀化痰,活血通经,调和气血等,及促进患肢功能改善为原则。
临床常用中成药制剂:丹参、红花、川芎嗪、三七、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等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内经》、《针灸甲乙经》及《针灸大成》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均有记载。新近调查显示,国内外接收针刺治疗者亦逐年增多。针灸已经成为治疗中风病的理想方法之一。针灸治疗中风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取穴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的目的。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恢复期,中医针灸康复是这一时期的重点。这一时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大部分患者在这一阶段康复至较好状况,少部分则部分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一般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进入缓慢的恢复阶段。
急性期多为驰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针灸则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分别选用头针相关的刺激区和体针进行针刺治疗,同时配合以床旁治疗为主康复治疗,来改善对患者病侧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保护关节、保持各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让病人能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活动。
恢复期对中、重度的脑卒中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这一时期,患者除可持续用药外,同时要加强针灸及康复治疗,进一步平衡肌张力,促进更多分离运动的出现,以加强对患侧肢体活动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矫正异常步态等。同时病人可以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体质等具体情况,辩证施治,辅助性地选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医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后遗症期的患者患侧肢体功能进入慢性恢复期,需注意加强该侧肢体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肌腱、韧带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定期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尽量发挥患肢的辅助功能,充分利用矫形器、辅助具、保护具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