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非动脉粥样硬化形式包括小动脉硬化和M?nckeberg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atheroscleroticplaque)。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现已基本清楚,但对这些变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缺血性卒中幕后真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狭窄,远端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灌注不足。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5%,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13%,无症状者为1%~2%,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高脂血症是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的一种表现,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现代医学中称之为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正常值越多越容易发生脑卒中。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以及高尿酸血症等。
导致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与过量饮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及运动过少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