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团队在国内率先通过微创介入方法,在两例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心脏内植入“降落伞”,完成了我国首例经皮心室重建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期,国内心血管领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团队对两例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成功植入“降落伞”,两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均已出院。
患者之一为60岁的司先生,4年前因急性心梗,接受了急诊支架治疗,但术后合并有室壁瘤,引发了心力衰竭。几年来,他虽规律服药,但心功能日渐低下,走几步路就会出虚汗、喘不过气来,晚上睡觉经常憋醒。另一位患者也是男性,65岁,今年3月发生急性心梗,虽然也接受了急诊支架治疗,但仍出现了室壁瘤,仅今年就因心力衰竭住院两次。两例患者病情较重,但因手术风险高,辗转多家医院未果。
“以往治疗室壁瘤都是通过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创伤大、感染风险高、恢复慢、预后差,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耐受;同时如果室壁切除过多,会使心腔变小,手术效果不佳甚至有害。”霍勇表示,经皮心室重建术是针对陈旧前壁心梗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新疗法。该技术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将“降落伞”经股动脉入路,通过导管“降落”到左室心尖部,将室壁瘤封堵后,心脏不需缝合,术后3天经超声检查和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走路有力且速度比术前也快了。
据估计,中国急性心梗的发病率约为45/10万~55/10万,目前还呈上升趋势。急性心梗后由于心肌损伤以及随后的瘢痕化,导致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尤其是前壁心梗合并室壁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心力衰竭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甚至可以导致心脏性猝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巨大的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该项技术始于2005年,近年来在国外逐渐开展,积累了上百例的经验,并获得欧洲CE认证,结果显示可以有效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霍勇表示,虽然该手术的风险较大,但对有丰富介入治疗经验的医院和医生而言,只要积累了几例患者的经验,比较容易掌握和推广。
■详细解读:
手术突破三大难点
难点一:植入器械较大。一般心脏支架直径就三四毫米,长度最长不过二三十毫米。可这次植入的“降落伞”的大小远超心脏支架。两个患者使用的“降落伞”直径分别达到了75毫米和95毫米。“一个直径近10厘米的东西放在心脏里是什么概念?这是心内科植入的尺寸最大的器械。”霍勇说,由于器械很大,输送的导管也比较粗,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也比较大。手术中,选择了内径较大的股动脉入路,降低了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另外,以前类似手术需要外科医生帮忙,先开口,然后把血管切开,然后再放入导管。这次采用的是微创介入方法,使用了两个经皮缝合器,事先把线穿好,导管拔出后,直接缝合,不用开口,创伤小、恢复快。
难点二:主动脉瓣对植入器械的阻力。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动脉硬化,会增加器械通过主动脉瓣的难度。特别是此次手术植入器械较大,可能伤及主动脉瓣。手术的路选择了股动脉,导管选用恰当,克服了这一困难。
难点三:“降落伞”要很好地降落到心尖部。手术要想取得成功,“降落伞”的定位和贴合的张力都要准确控制,如果硬顶可能把心脏顶破了。此次手术方案周密,医疗团队经验丰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心衰是心血管病中的“恶性肿瘤”
霍勇介绍,心力衰竭是相当多的晚期心脏病患者的“终结者”,包括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内。60%左右的心力衰竭由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一旦发生,死亡率比恶性肿瘤还要高,所以,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病领域有‘恶性肿瘤’之称。”
“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会频繁发病,有些患者甚至一年要住好几次医院。”霍勇强调,此次手术的意义还在于大大减少了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次数,降低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霍勇还称,以往我们只重视心脏病患者血管的开通、心律失常和心电的变化,但是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瓣膜狭窄、心梗伴室壁瘤等结构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也在快速增加。以前这些疾病根本没法治疗,现在国际上都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未来5年,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我国也在加快研究步伐,而此次手术的成功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室壁瘤是冠心病患者心衰的主要原因
接受手术的两例患者均为心梗合并室壁瘤,且都有严重心衰。何为室壁瘤?为什么出现室壁瘤会导致心力衰竭呢?
霍勇介绍,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梗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就会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改变了心脏原有的结构,不仅影响心脏的收缩运动,还会形成矛盾运动,也就是心脏收缩时,它不但不收缩,反而向外鼓。其危害显而易见,心脏收缩时部分血液会被压向膨出部位,排向其他脏器和血管的血液就少了,心脏功能自然减弱,就容易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合并室壁瘤是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室壁瘤的治疗对冠心病、心梗以及心力衰竭的治疗至关重要。”
“心梗患者介入手术后合并室壁瘤并引发心力衰竭,如不进行治疗,5年的生存期不会超过一半。”霍勇强调说,这两例患者除了面临心力衰竭的风险,其室壁瘤还可能引发室颤,而一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很容易导致心脏性猝死。
霍勇称,预防室壁瘤要求急性心梗患者尽早开通堵塞的血管,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时间越往后拖,越容易形成室壁瘤。“这两例患者心梗后的治疗都有延迟,也就是说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不过,霍勇坦言,室壁瘤是心梗的常见合并症,即便及时开通“生命通道”,也不能绝对避免。临床上,约有10%~40%左右的心梗患者会出现室壁瘤。
岁数过大的患者不宜接受手术
霍勇表示,一般来说,这项新技术没有年龄限制。但鉴于国际经验,不建议岁数过大的患者接受手术。因为岁数越大,合并症越多,手术风险越大。
霍勇特别提醒,要想确认手术对改善心功能的远期效益,至少要坚持随访半年。另外,患者术后除了要正常服用抗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之外,还要加服一年的华法林,以减少其他脏器栓塞,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