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
遗传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双亲都是高度近视(6.00D以上)的人,属多因子遗传病,常染色体隐形遗传。这部分人患病年龄较早,有的4-5岁就出现3、4.00D的近视。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没有家族史。
发育因素:婴幼儿眼多系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至7岁左右与成年人大致相等,如幼年时发育过度,则可以形成近视。很少人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外因
即环境因素,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写字、看电视、电子书、电脑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
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视力可能改善甚至完全恢复。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这种状态的眼球,可以通过控制用眼、药物松弛睫状肌、改善视觉环境进行治疗,缓解近视状态。
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眼内压也相应升高,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形成真性近视。
另外,儿童近视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在晚上开灯睡觉,使得睡觉也不能让眼睛真正得到放松,因为仍有一定的光通过眼睑照入眼睛,使得眼睛仍处与工作状态。日久天长形成近视眼。
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环境与遗传因素在近视患病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原视力正常的学生,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对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果:父母双方均无近视、一方有近视、双方均有近视的子女中,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6∶3.8;在环境因素方面:课余阅读时间为1~2h∶3h∶4~5h的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1∶3.2。因此,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发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近视的预防
1、避免用眼距离过近、眼时间过长。
防止用眼过度,近距离工作一次不要超过50分钟为宜,每个小时应休息10分钟,极目远眺松弛调节,可以预防近视。经常做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也有一定作用。
2、照明光线不能过强或过弱。
教室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桌椅高低要适宜,教室大小适宜,黑板的距离要适中,不能近于2米,远不能超过6米,学习时眼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黑板不要反光,所用印刷品字迹要清楚,对比要鲜明,学生座位前、后、左、右要定期调换。
3、不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
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4、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过多吃糖。
5、不要躺着看书。
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睡眠充足。
当睡眠不足时,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
7、课桌椅高度比例适当,写字姿势端正。
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避免视频终端综合征。
看电视、经常玩电子游戏机、打电脑很易使眼肌疲劳,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都能直接引起眼睛近视,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9、注意饮食营养,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羊肝、猪肝、鸡蛋、牛奶、胡萝卜、蔬菜等。提倡户外活动性休息,经常进行远眺,每日3―4次,每次起码要五到十分钟。
10、眼保健操的功能是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使眼部血液循环畅通,达到活血、解痉、避免睫状肌紧张痉挛的目的。每天上午第三课前,下午第二课前坚持做好两操,以起到放松眼肌,保护视力的作用。
相关文章